分享

百色隆林樹立“紅色標杆”激發脫貧動能
廣西日報  2019-05-23 10:05:55

  本報隆林訊 (記者/淩聰 通訊員/韋珺儒)“雖然我積累了一些農村工作經驗,但村情各異,需要實施差異化幫扶,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5月20日,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鎮金平村第一書記覃華海説,去年該村實現脫貧摘帽,他將繼續與村級合作社探索産業扶貧新模式,以多元合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貧困群眾增收,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在德峨鎮德峨村擔任第一書記兩年的時間裏,覃華海帶領黨員群眾謀發展、解難題、興産業,該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從18%降至2.1%。雖然圓滿完成幫扶任務,但他卻主動請纓到金平村“再下一城”。4月18日,覃華海被推薦為全區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候選表彰對象,這是奮戰在隆林脫貧攻堅一線“紅色標杆”的縮影。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縣實施“紅色標杆”引領工程,通過開展“脫貧攻堅先鋒行”“村級黨組織星級化管理”“鄉村振興·爭創五旗”等活動,樹立一批攻堅克難、勇於擔當、敢於奉獻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黨員為“紅色標杆”,將黨建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2016年以來,該縣開展農村黨員培訓7500人次,創建星級農村黨組織60個,進一步提升脫貧攻堅能力和服務水準。

  樹立黨員“標杆”,提高帶富能力。該縣樹立産業帶富、移民搬遷、創業就業、結對幫扶、關愛守望、崗位服務等“黨員先鋒”,做到“脫貧前線在哪,黨員就衝向哪”。同時,出臺考評激勵辦法,激勵關懷扶貧一線黨員幹部。去年,該縣設立黨員創業發展基金,扶持班玉高、羅金龍等5名困難黨員成為致富“標杆”,輻射帶動2300多名貧困群眾增收;6名新選派的扶貧工作隊員因工作成績突出,獲提拔任用。

  打造基層黨組織“標杆”,壯大集體經濟。該縣在調研中發現,部分貧困村存在黨組織班子配備不齊、村黨支部書記不勝任現職、班子不團結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該縣在179個村(社區)全面開展倒排工期,整頓18個軟弱渙散黨組織,通過建強基層組織、盤活資産、創新股份合作、自辦産業等方式,以標杆引領提升基層組織力。目前,全縣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清零。

  依託百色開展的“鄉村振興·爭創五旗”活動,隆林掀起了新一輪“比學趕幫超”的熱潮。該縣在各村(社區)展開“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類“紅旗村”評選工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樹立榜樣標杆。根據規定,被評為一類“紅旗村”的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工作報酬標準,從次月起每人每月上調500元,其他享受月基本報酬的村幹部每人每月上調300元,同時一次性給予“紅旗村”的“愛心公益超市”1萬元物資補助。

  “做好新形勢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需要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過硬的黨員幹部隊伍,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群眾的參與熱情。”百色市政協副主席、隆林各族自治縣委書記張啟勝説,“紅色標杆”引領工程進一步激發了村“兩委”幹部和廣大群眾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動力。3年來,全縣累計減貧5.23萬人,脫貧62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大幅下降。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