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襄休閒文體盛會 打響全域旅遊名片
南寧日報  2019-06-10 11:01:40

共襄休閒文體盛會 打響全域旅遊名片

一場你追我趕的卡丁車“大戰”在廣西南寧國際卡丁賽車場上演。 本報記者潘浩 攝

共襄休閒文體盛會 打響全域旅遊名片

作為創新項目之一的“新青年”卡丁車電競大賽也在開幕式現場亮相。 (蔣耀輝 攝)

共襄休閒文體盛會 打響全域旅遊名片

2019中國—東盟卡丁賽車邀請賽大師組舉行頒獎儀式。 本報記者黃運明 攝

  本報記者 何任朗 韋 峭

  6月9日,由南寧市人民政府主辦,南寧市體育局、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興寧區人民政府、南寧市體育總會承辦的第十一屆廣西體育節南寧市分會場暨第二屆興寧體育旅遊休閒大會,在位於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廣西南寧國際卡丁賽車場舉行開幕式。開幕式結束後,舉行了2019中國—東盟卡丁賽車邀請賽暨洛克中國卡丁車大獎賽南寧站賽事,來自中國、意大利、瑞士及東盟國家等的60支隊伍共約240名國際頂級賽手展開角逐,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速度與激情”的精彩比賽。

  本屆大會主會場設在廣西南寧國際卡丁賽車場,分會場分別設在廣西藥用植物園花開廣場、南寧市興寧區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鳳凰谷風景區、南寧鄉村大世界、嘉和城溫泉谷、南寧百貨·MMGO、新城吾悅廣場、那考河濕地公園以及南寧市獅山公園。各會場活動同時進行。

  大會得到了廣西南寧國際卡丁賽車場、廣西馬術協會、廣西宏旭足球俱樂部、南寧鄉村大世界、嘉和城溫泉谷、鳳凰谷風景區、廣西藥用植物園、廣西馬尚雲天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廣西萌童王國投資有限公司、廣西中奧電子競技有限責任公司、廣西鐵人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廣西伊遊投資有限公司、南寧市獅山公園、九曲灣溫泉度假村、廣西康峰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廣西龍星行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南寧中達桂寶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卡丁賽車 激情四射

  本次休閒大會分“挑戰崑崙”“幸福那考”“古埠新運”三大板塊,設置了12項具有觀賞性、參與性和創新性的活動。

  在馬達的轟鳴聲中,在急促的剎車聲中,輪胎與地面摩擦出一道道美妙的弧線,一場你追我趕的卡丁車大戰再次驚艷廣西南寧國際卡丁賽車場。6月8日至9日,在“挑戰崑崙”板塊中,第二屆興寧體育旅遊休閒大會系列活動的2019中國—東盟卡丁賽車邀請賽暨洛克中國卡丁車大獎賽南寧站(以下簡稱中國—東盟卡丁車賽)如約而至,來自東盟各國的頂尖車手及中國的卡丁賽車精英共同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競速之戰。

  在去年的首屆中國—東盟卡丁車賽中,南寧車迷就見識到了中國卡丁車界的“最高時速”,職業車手們用精湛的技術詮釋了賽車的魅力,同時帶動了一大批南寧車迷參與其中。第二屆賽事儘管在時間上與國內一些賽事“撞車”,但因中國—東盟卡丁車賽已名聲在外,加上廣西南寧國際卡丁賽車場賽道具有很高的專業性和“可玩性”,仍有不少高手選擇來邕參賽,其中就包括法拉利駕駛學院簽約車手李明揚。

  李明揚是一名職業卡丁車賽車手,如今已轉戰歐洲賽場的他對中國—東盟卡丁車賽仍極為青睞,今年已是他第二次參與角逐。在9日進行的第二回合成人組較量中,李明揚輕鬆勝出,綜合8日第一回合的成績,他拿下了2019中國—東盟卡丁賽車邀請賽成人組的冠軍。

  “這座賽車場的直道很長,而彎道又非常急,相對來説更考驗車手的技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李明揚表示。他認為,中國—東盟卡丁車賽是一項非常優秀的賽事,許多廣西車手走上賽場,與各地高手一較高下,這對提高廣西賽車運動水準很有幫助。李明揚還認為,目前國內卡丁車運動發展越來越好,他希望更多的廣西車手能加入到賽車的隊伍,多參加比賽,並期待著與廣西車手在國際賽場上相見。

  中國—東盟卡丁車賽的連續舉辦,不僅為各路車手搭建起一個競技的平臺,同時也在培養著卡丁車運動的“下一代”。在本次比賽兒童組的較量中,人們就看到了中國卡丁車的“未來力量”,不少小車手在比賽中展示了才華和對賽車運動的熱愛。記者在比賽現場看到,小車手們無論是對彎道前剎車點的選擇還是在彎道“外內外”的走線,都體現出了今後成為一名職業車手的潛質。

  兒童組的比賽出現了南寧車手的身影,今年7歲的談一麟就首次感受到了賽事的緊張氛圍。其父親談煒向記者介紹,談一麟平時每週訓練一到兩次,如今已有3年的車齡,並擁有卡丁車執照。這次比賽中,談一麟雖然沒有走上領獎臺,但他的發揮超出了訓練水準,這讓他的父親感到欣慰。談煒表示,因為南寧有了專業的賽車場,車場內有專業的教練和技師,這讓南寧青少年參與專業賽車訓練成為可能。他希望中國—東盟卡丁車賽能一直辦下去,這樣南寧的賽車運動才能夠蓬勃開展。

  這次卡丁車大戰分為兩項比賽,一項為2019中國—東盟卡丁賽車邀請賽,另一項為洛克中國卡丁車大獎賽南寧站。邀請賽綜合8日、9日兩回合成績分出名次;洛克大獎賽在兩回合比賽中分別頒獎。在組別上,賽事共分為4組,分別為兒童組、青少年組、成人組和大師組,對卡丁車參與人群全覆蓋。

  本次賽事副主管陳路強認為,廣西南寧國際卡丁賽車場的建成和中國—東盟卡丁車賽的舉辦,受益最大的還是南寧的賽車運動,在賽事的帶動下,南寧的卡丁車運動得以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南寧的賽車場很標準也很專業,有很多適合超車的彎道,這讓比賽充滿了變數,專業車手很喜歡這樣的賽道,所以賽事舉辦兩年來吸引了眾多高水準車手參與。”陳路強説。

  當天,作為創新項目之一的“新青年”卡丁車電競大賽也在開幕式現場亮相,6個團體隊伍盡情在電競賽場上馳騁,或用漂移、或用連噴,一展競技水準。比賽現場還通過專業導播系統及技術團隊對賽事進行全程網絡同步直播。

  創新活動 亮點紛呈

  此次休閒大會,除了在“挑戰崑崙”板塊設置賽事規格高、參與單位多的卡丁車大獎賽和鳳凰谷親水觀瀑布森林體育旅遊節,在“幸福那考”板塊,興寧區強力推進“旅遊+體育”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遊金名片,不但設置了溫馨愜意的老年人氣排球交流活動、助人釋放情緒的嘉和城溫泉谷潑水節,以及新興綜合性運動競賽項目——鐵人三項,還在興寧區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十里花卉長廊136農莊)舉辦了“童心向黨 健康未來”興寧區青少年足球邀請賽,12支隊伍相約綠茵場,追逐足球夢想。

  在“古埠新運”板塊中,有廣西藥用植物園自然課堂觀鳥研學活動、廣西南寧市首屆竹荷文化節等活動,將興寧區得天獨厚的商埠文化和商埠旅遊與各項體育賽事有機結合,既彰顯興寧區繁華的商業氛圍,又提升和豐富了城區“千年古城·百年商埠”的文化品位和內涵。

  興寧區還將在近期推出2019年廣西“全國老年人氣排球之鄉”交流活動、2019壯鐵聯賽·南寧那考河鐵人三項挑戰賽、建行—南百文化宮體育藝術嘉年華等眾多活動,感興趣的市民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南寧興寧發佈”了解活動詳情。

  全域旅遊 多業融合

  近年來,興寧區通過進一步整合城區豐富的體育、旅遊資源,搭建平臺,依託體育賽事綜合帶動效應,推進“旅遊+體育”深度融合。第二屆興寧體育旅遊休閒大會是興寧區傾力打造的以體育、文化、旅遊為主題的系列群眾賽事,是城區貫徹落實自治區、南寧市加快發展體育産業、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的決策部署,是城區推進“旅遊+體育”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

  自2017年開展創建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以來,興寧區緊緊圍繞“兩軸三區四中心”發展戰略,以全域發展的理念,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強化旅遊行業管理,加大旅遊宣傳行銷力度,推進旅遊業與其他産業融合發展,全域旅遊發展成效初顯。在加快旅遊品牌創建的同時,興寧區還深入推進“旅遊+”融合發展,以旅遊業為撬動點和關節點,瞄準農業、體育、文化、康養等相關領域,推動觀光旅遊向多元化旅遊方式轉變,不斷開拓旅遊産品新領域,發展旅遊新業態,為實現全域旅遊發展為提供有力支撐。

  興寧區擁有得天獨厚的鄉村農業資源,三塘花卉産業、五塘苦瓜基地、崑崙百香果基地等盛名在外。圍繞“旅遊+農業”的發展模式,興寧區培育了70多家農家樂,並積極發展高端農業、精品民宿,滿足多元群體的需求,成功打造了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留肖坡。同時,通過旅遊搭臺,開展農村電商、農事體驗、休閒觀光等活動,促進農業與旅遊業深度融合發展,探索建立“景區+企業+貧困戶”的聯結模式,助推扶貧對象就業增收、脫貧致富。

  在興寧區的崑崙大道,聚集了垂釣、越野摩托車、卡丁車足球場、球館等,是發展旅遊體育賽事的絕佳區域。2018年,興寧體育旅遊休閒大會暨中國—東盟卡丁賽車邀請賽·洛克中國卡丁車大獎賽(南寧站)成功舉辦,城區17家景區、農家樂,100多家農業企業、合作社紛紛參與,極大地促進了城區“旅遊+體育”融合發展。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興寧文化底蘊深厚,既是“邕”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塘站文化的發源地。通過政府搭臺,興寧區成功舉辦了“壯族三月三”文化旅遊節、“綠城歌臺”興寧文化旅遊節、農産品土貨秀、南寧百貨美美購、農家開年等活動,實現“旅遊+文化”雙贏發展。

  康養旅遊是旅遊與健康養生融合發展的新形態,對提升區域旅遊産業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競爭力至關重要。興寧區把“養生興寧”作為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通過升級改造溫泉景區,推出了中醫理療、休閒體育等項目,為遊客提供更多的特色旅遊服務;另一方面,推動“旅遊+中草藥”擴面升級,結合廣西藥用植物園申報國家5A級景區這一契機,增強其觀光和養生功能,讓“養生興寧”更加名副其實,更具特色。

  2018年,興寧區榮獲“廣西科學發展進步城區”、首批“自治區全域旅遊示範區”稱號,連續兩年獲評“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並成功舉辦興寧區第一屆體育旅遊休閒大會,獲得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興寧區以辦好此次休閒大會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整合興寧區體育、旅遊資源,“培育體育+旅遊”精品路線,打響興寧“千年古城·百年商埠”和十里花廊休閒興寧文化旅遊品牌,把興寧區豐富的旅遊資源呈現給廣大市民,加快打造現代生態宜居宜業宜遊示範區,以優異的成績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