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寧:辦好一個合作社 造福一方老百姓
南寧日報  2019-06-11 15:19:57

南寧:辦好一個合作社 造福一方老百姓

黃永昌(左)查看小蠶進食情況。 (覃捷 攝)

  在南寧市邕寧區三江村,一個個穿梭來往的忙碌身影,讓人倍感“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熱情。這種勞動氛圍的形成,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那樓鎮三江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南寧市祥聯種養專業合作社社長黃永昌。為了讓三江村脫貧摘帽,他帶領群眾艱辛探索、砥礪前行,成立了南寧市祥聯種養專業合作社,推動三江村村級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

  種養專業合作社成功掛牌

  2015年,那樓鎮三江村被認定為貧困村,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7戶453人。儘管三江村歷來都有種桑養蠶的傳統,但都是各家各戶單打獨鬥,難成氣候。

  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全面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為扶貧工作的一個硬指標。“20世紀80年代,三江村全部土地都承包到戶,一些集體所有的山塘、禾場、曬場也基本承包給個人,村集體所有的土地、集體資産幾乎是空白。”三江村支書李文傾説。

  如何破解無村級集體經濟的難題?三江村“兩委”班子決定把桑蠶業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由村委成員帶頭成立合作社,引導種植戶加入合作社,實行聯種聯銷,促進種桑養蠶傳統特色産業轉型升級。

  黃永昌很快承擔起成立合作社的任務。起初,他把三江村12個生産小組的組長作為合作社吸納的目標對象,但當向各社員籌資啟動資金時,12個生産隊長都打起了退堂鼓,黃永昌碰了一鼻子灰。

  “説不灰心是假的,但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一定要發展自己的村級集體經濟。”下定決心後,黃永昌想辦法挖掘新的社員,村裏的種養殖大戶成為他關注的對象。黃永昌講政策、説形勢,積極宣傳動員,最終成功吸納4個種養殖大戶入社,每人入股15萬元作為合作社啟動資金,並且成功流轉800多畝土地,南寧市祥聯種養專業合作社成功掛牌。

  合作社牽手農業科技公司

  2016年4月,南寧市祥聯種養專業合作社種下第一批800畝桑葉,通過組織社員聯種聯養,與企業簽訂保底收購價,當年出售1000多公斤蠶繭,收益3萬多元,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萬元。

  産量是上去了,但質的問題卻沒有解決——三江村出産的蠶繭品質並不高。恰逢城區相關領導到三江村為産業發展“把脈問診”,得知合作社發展存在的問題後,城區引進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落戶三江村。

  “公司落戶後,黃永昌積極和我們對接,希望進一步合作,為他們提供技術上的指導。於是,我們就決定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扶貧車間+農戶’的形式開展合作。”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民説。

  另外,三江村還整合自治區、南寧市和邕寧區共400萬元的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扶持資金,建設蠶房作為“扶貧車間”入股公司。“扶貧車間”技術改造,組織統籌農戶參與桑蠶産業和前往基地務工等工作由合作社負責。如今,在公司的指導下,黃永昌對合作社管理的蠶房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小蠶共育室、蠶繭收購站、蠶沙無害化處理池、優良桑苗繁育地等先進養殖設施一應俱全,從桑苗的選育、自動喂蠶、自動上蔟到高速度分選蠶繭等流程全部實現自動化。“蠶繭品質由原來的2A、3A提升到5A級標準以上,蠶繭出繭頻率翻了一番,出售價格每公斤平均高出市場價1.5元以上。”黃永昌説。

  實行責任制規範管理合作社

  看到合作社發展的光明前景,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其中,為了做好合作社社員的管理,黃永昌積極鑽研現代管理技術,用責任制來規範管理合作社。他把全體社員分為4個組,並挑選出4個組長,分別管理養蠶、桑園、車間、合作社事務,社員按照個人意願和個人專長進行分工。“小組制實施後,每個組做好自己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大家幹活的勁頭也更足了。”作為組長,廖春年更感覺到了身上的責任重大。

  合作社為三江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貢獻的力量越來越大,由2017年的2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4萬元;在脫貧致富的帶動力上也越來越足,截至2018年底,三江村實現103戶417人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6.39%降至1.66%。“如今的三江村,大部分農戶都有3本賬:土地流轉賬、産業基地務工賬、合作社分紅賬。特別是桑葉採摘高峰期,合作社可以解決三江村100多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幫助他們實現務工增收。”那樓鎮黨委書記陸文威説,現在大家對脫貧致富的信心越來越足,對三江村的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