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力建設 濱海文化旅遊勝地 ——訪欽州市欽南區委書記蘇英權
廣西日報  2019-06-14 08:56:04

  縣委書記談旅遊

  本報記者 吳麗萍 通訊員 李志雄 趙倩男

  近年來,欽南區整合欽州港、三娘灣旅遊區、濱海新城的旅遊資源,推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邁上新臺階,今年又將採取哪些有力舉措,全力建設濱海文化旅遊勝地?記者對欽州市欽南區委書記蘇英權進行了專訪。

  記者:今年欽南區將如何做好全域旅遊這篇大文章?

  蘇英權:要推動全域旅遊快速發展,必須要儘快轉變觀念,依託資源稟賦,不斷發展旅遊新業態、培育新引擎,促進旅遊業加快轉型升級。

  一是抓好規劃編制,避免盲目發展。在編制旅遊發展規劃時,要跳出傳統觀光遊的發展模式,牢固樹立“大旅遊”概念,把旅遊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謀劃。

  二是加大建設力度,避免滯後發展。今年將繼續加大旅遊項目建設力度,目前,欽南區那霧山森林公園成功吸引了7000萬元投資,計劃建設玻璃吊橋、湖面水上碰碰船、觀光長廊、森林人造海浪、草原滑草、高空鞦韆等6個旅遊項目。廣西濱海投資有限公司將投資4億元,建設五星級洲際度假酒店及茅尾海濱海旅遊度假區,今年上半年擬投資3000萬元,完成房車營地項目建設,年內計劃投資5000萬元,完成酒店主體工程。

  三是抓好融資工作,避免乏力發展。想方設法拓寬投融資渠道、創新投融資模式,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全域旅遊建設,採取“政府+信貸”“政府+招商引資”等方式,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資金支撐。

  四是抓好學習培訓,避免低層次發展。加強對農家樂、民宿戶主在待人接物、語言、職責、服務意識等方面的培訓,面向大眾開展旅遊講文明風尚、人人參與全域旅遊發展等專題宣傳教育活動,讓普通群眾更好地參與到全域旅遊工作當中來。

  五是抓好宣傳推介,避免關門發展。要利用好互聯網,開通旅遊服務公眾賬號、旅遊掌上APP、旅遊門戶網站等,全方位提供旅遊信息,增強與遊客的交流互動。還將通過錄製原創歌曲、開展文化演出、開發特色旅遊産品等群眾喜聞樂見和寓教于樂的形式,開展旅遊宣傳推介,提高旅遊的魅力和吸引力。

  記者:欽南區如何立足資源,進一步挖掘旅遊特色,打造旅遊品牌?

  蘇英權:一是繼續強化品牌創建。結合山、海特色,整合欽南區“景區-鄉村旅遊示範區-街區”等點線面旅遊資源,將旅遊與特色小鎮、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相結合,增加配套設施,完善服務功能。圍繞現代旅遊休閒需求,發展商旅、休閒、主題娛樂、研學旅行、精品住宿等新型旅遊業態,加強工業、農業、水利、科技、教育、文旅、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部門的統籌協調,創建一批風景名勝區、休閒農業示範點、森林公園、森林人家、水利風景區、生態旅遊示範區、地質公園等品牌勝地。

  二是豐富全域旅遊産品體系。要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吸引物或標誌性旅遊品牌,形成獨具特色的主打産品。大力推進旅遊特色小鎮和旅遊村鎮建設。完善全要素體系,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街區和餐飲品牌,多元化發展主題酒店、精品民宿等,開發、引進高品質特色旅遊商品,培育一批參與性強、體驗豐富、居民遊客滿意的文化娛樂演出項目。

  三是重點推進智慧旅遊建設。開發手機二維碼在線講解系統,讓遊客能夠方便快捷地在景區景點掃描二維碼獲取電子講解信息,初步計劃在欽南區選取15個旅遊景區景點進行開發製作與推廣應用。

  記者:目前欽南區旅遊業發展存在哪些短板,又將如何突破?

  蘇英權:目前,欽南區旅遊業在實際工作中依然存在幾個難點:一是旅遊交通條件依然薄弱,市內缺少觀光巴士和直達鄉村旅遊區、農家樂的旅遊公交、客運班車,七十二涇缺乏海上游船;二是海上漁家樂的排污問題未能有效解決;三是龍門港旅遊碼頭急需改擴建。

  對這些問題,我們將立足自身實際,積極爭取各方支持,突破項目建設瓶頸,促進欽南區旅遊業健康發展。

  一是協調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欽南區優勢,大力推進三娘灣、那霧山、北部灣花卉小鎮、辣椒槌濱海康養小鎮、房車營地、千年古陶城、中國南海音樂旅遊度假區、宗申水上飛機基地、欽州中馬産業園中國-東盟文化旅遊中心、黃金海岸綜合項目等10個重點項目建設。

  二是支持一批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指導黃屋屯高速公路服務區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將其改造成“文化旅遊精品體驗區”;協調相關部門開通從主城區到各鄉村旅遊點的旅遊客運班車。

  三是支持品牌創建工作。助力三娘灣創建國家5A級景區,將那霧山森林公園打造成國家級4A景區,將千年古陶城創建為自治區級特色小鎮。年內還計劃將辣椒槌濱海旅遊度假區創建為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豪宜酒店、五洲大酒店創建四星級酒店,那霧山生態園創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北部灣花卉小鎮創建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和逸軒創建廣西四星級農家樂。

  四是舉辦好一系列活動,增強吸引力。辦好那霧山登山節,做好蠔情節、世界沙排賽和“環廣西”自行車賽等重大賽事、活動的服務工作。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