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脫貧摘帽縣的脫貧經驗觀察
廣西日報  2019-06-18 09:45:59

  本報記者 韋繼川

  自治區政府最近批復同意,我區14個縣區脫貧摘帽,其中有9個為國定貧困縣。首戰告捷成色如此之高,奧妙何在?

  關鍵之處在於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我區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央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按照“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不斷強化廣大幹部打贏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使命擔當和行動自覺。

  記者對田東、龍勝、天峨和大新等國定貧困縣進行調查後發現,這些縣有一個共性,就是在找準激發內生動力著力點的同時,注重用好幫扶的外力,內外互動形成強大的合力。

  只有貧困地區的志氣鼓舞起來了,自我發展能力成長起來了,當地幹部群眾的力量凝聚起來了,精神面貌昂揚起來了,才能形成自身的“造血”能力,形成外部多元幫扶與內部自我脫貧的互動共振,確保脫貧成效。

  臨近河谷,山地氣候、光熱條件較好。田東縣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深入挖掘“中國芒果之鄉”資源稟賦和品牌效應,通過以獎代補、優化農業服務等方式提高種植效益,帶動1.1萬人脫貧致富。

  龍勝各族自治縣除安排支農資金用於扶持培育壯大“兩茶兩果”+特色養殖産業等“5+2”主導産業外,縣財政額外安排2500萬元資金,用於包括非貧困戶在內的發展産業補助,不斷提高産業覆蓋面。

  天峨縣籌資1.3億元打造“十大百萬”扶貧産業工程,加快“5+2”特色産業發展,成功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自治區級4個、縣級5個、鄉級10個,是河池市自治區級示範區最多的縣份。

  大新縣59個面上村全年整合上級資金3.5億元,縣本級籌措約1億元,貧困戶特色産業覆蓋率達96.8%。

  據介紹,目前,全區20個深度貧困縣産業扶貧對貧困戶的覆蓋率達88.79%,高於全區平均水準8個百分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幸福不會從天降。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

  金秀羅香鄉龍坪村是“十三五”期間深度貧困村。為此,該村實施了一系列大動作:成立村民合作社,爭取上級支持資金購買商鋪,建設村集體一期8畝魚塘對外出租,入股光伏發電項目。2018年全村村集體經濟收入6.18萬元。村委主任陳清飛還發起建立生態魚合作社,帶動貧困戶41戶參與養殖生態草魚,養殖水面98畝。

  南寧市武鳴區太平鎮慶樂村,在村支書黃謙帶領下,2018年引進果筐半成品加工生産線,建成扶貧車間,引導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72戶扶貧戶種植柑橘,每戶增收5000元以上。

  脫貧攻堅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用好各級黨委政府、粵桂扶貧協作和社會力量三股主要外力,使之成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的助推器。

  去年,我區向深度貧困地區選派幹部、選聘科技特派員(技術人員)9000多名。

  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作為定點扶貧淩雲縣泗城鎮上蒙村、平林村的後援單位,積極幫助兩村大力發展特色産業。目前,上蒙村、平林村産業覆蓋率100%,還成立合作社,選定一批村致富帶頭人。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去年共安排600多萬元,支持龍州縣下凍鎮扶倫、洞埠和彬橋鄉安民村3個貧困村産業發展等22個項目。3個村貧困人口從2015年底的621戶2321人下降到46戶103人。

  2015年11月以來,自治區黨委督查室會同自治區政府督查室、自治區黨委巡視辦牽頭進行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工作督導,了解整改經驗做法與存在問題,以真督實查傳導壓力、壓實責任。

  自治區黨委統戰部持續深入開展“千企扶千村”和“光彩行”活動。截至今年3月,全區參與“千企扶千村”的民營企業達到8351家,實施扶貧項目1.8萬多個,結對幫扶村6988個(其中貧困村3914個)。2018年以來,先後舉辦光彩事業大化行、百色行、隆林行活動,200多家商會、行業協會、社團、民營企業與深度貧困地區194個貧困村進行了結對。組織開展“同心水櫃”捐贈活動,目前已募集到位善款5500萬元,在大化、淩雲兩縣試點建成105個水櫃。

  記者從最近在廣西召開的粵桂扶貧協作第四次聯席會議上了解到,粵桂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成效初顯:廣東省落實財政幫扶資金10.91億元,縣均投入3000多萬元,實施幫扶項目283個,帶動脫貧36.01萬人。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