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蠶桑大産業 做強做優正當時
廣西日報  2019-06-19 12:04:25

  樂波靈

  近年來,廣西搶抓機遇,科學謀劃,創新推動,蠶桑産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我國最重要的蠶繭生産和繭絲加工基地,為廣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扶貧攻堅作出了重大貢獻,創造了世界蠶業史上神奇的“廣西現象”。

  A 規模全球最大 效益優勢突出

  新世紀以來,廣西蠶桑産業一年一台階,一年一飛躍。2018年,廣西桑園面積342.7萬畝,約佔全國的1/4,連續13年位居全國首位。蠶繭産量40.44萬噸,約佔全國55%,連續14年穩居全國第一,遠遠超過世界第二大蠶繭生産與消費大國印度。

  廣西蠶繭約佔世界的40%。縱觀廣西所有農業産業,沒有一個能在全世界佔比如此之大。全國蠶繭産量10強縣,廣西雄霸了9個席位!其中,河池市為全國最大的蠶桑生産市,宜州區為全國最大的桑蠶生産基地縣區,連續14年保持全國第一桑蠶生産基地縣區,被授予“中國蠶桑之鄉”稱號。

  2018年,廣西蠶桑生産覆蓋86個縣市區、615個鄉鎮、5336個村、82.1萬農戶,涉及從業人員約370萬人,蠶農售繭收入188.73億元,連續8年超百億元。養蠶戶均收入約2.29萬元,人均約5100元。

  去年,廣西繭絲工業實現産值250億元,蠶桑資源開發利用産值超30億元。一二三産業融合協調發展,總産值近500億元。全區54個貧困縣有46個發展種桑養蠶, 17個把蠶桑作為“5+2”主要産業來抓。年內貧困縣桑園面積約175.32萬畝,佔全區51.16%;蠶繭産量約16.80萬噸,約佔全區41.17%;養蠶貧困戶人均收益超3000元,蠶農售繭收入78.41億元。宜州區去年蠶桑全産業鏈産值超過了60億元,致富了一方農民,撐起了一方經濟。

  B 良繁體系健全 繭絲加工勃發

  早在2007年,廣西就成立蠶種品質檢驗檢疫站,通過統一檢驗檢疫確保蠶種安全生産。2018年,廣西桑蠶原種繁育場原種生産能力達到20萬張以上;一代雜交種場年生産雜交種能力超500萬張;年生産優良雜交桑新品種種子10噸,可滿足每年擴大種植20萬畝以上桑園的需求。

  2016年,在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的鼎力支持下,廣西頒布出臺了蠶種管理條例,加大了市場監管力度,保障了廣西蠶種市場秩序和廣大蠶農的用種安全,促進了産業的良性健康發展。

  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廣西積極引進區外知名繭絲加工企業投資建廠。目前有鮮繭收購站點近900家,規模以上絲綢企業98家,自動繅絲機40.56萬緒,絲織機334台,桑蠶絲産量超5萬噸,連續8年位居全國首位。坯綢産量1200萬米,實現絲綢工業總産值250億元,佔廣西紡織工業總産值的49%。廣西桂合集團為全球最大的繅絲加工企業,擁有自動繅絲機104組,年生絲産量近2000噸,産值近10億元。

  在改進繅絲加工設施設備的同時,加工工藝也不斷改進,廣西繅絲企業産品品質得到大幅提升,産品結構和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完善,發展勢頭良好,産品主要銷往中國香港地區和印度、巴基斯坦、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此外,廣西也逐步向捻線、絹紡、織綢、家紡、蠶絲被等繭絲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方向拓展。

  C 科技創新領先 綜合應用崛起

  廣西先後育成桑樹優良品種7個,“桂桑優”“桑特優”兩大系列桑樹品種佔廣西桑園面積85%以上;育成家蠶優良品種17對,目前兩廣二號、桂蠶2號、桂蠶N2三個家蠶品種的飼養量佔廣西蠶種飼養總量的98%以上。

  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古巴時,作為國禮贈送給古巴的農作物優良品種中,就有廣西自主選育的“桂桑優12”“桂桑優62”。如今在古巴長勢良好。

  廣西將優良蠶桑品種、節本高效小蠶共育等技術,以及桑園耕作剪伐等相匹配機械用具,創新性地集成了一套適合南亞熱帶地區的先進實用種養技術體系,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産成本,提升了勞動效率。“良種+良法+良具”使廣西種桑養蠶技術處於全國先進水準。

  “十一五”以來,廣西承擔國家和地方蠶業科技重大項目90多項,獲得省部級重大科技成果獎17項。先後育成家蠶優良品種17對、桑樹優良品種7個,發表論文1000余篇,出版專著12部,制訂地方標準20部,獲得專利28項。

  按照“立桑為業”的要求,廣西加快推進桑的食藥用、飼料用、生態用等新功能、新業態、全産業開發,促進産業優化升級。2018年,廣西桑枝食用菌産量約20萬噸,産值約10億元,為全國最大生産基地;果桑種植面積超過3萬畝,平均畝産值超萬元。廣西五和博澳藥業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利用桑枝提取生物鹼的大健康産業項目落地宜州,即將投産運營。

  廣西利用桑飼料或桑微貯飼料飼養牛、羊、雞、魚等取得了初步成功。桑樹用於石漠化治理、礦區尾礦復墾及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等生態功能的開發也初見成效。此外,桑果酒、桑果汁、桑葉茶、桑果葉系列食品研製成功,初步形成了蠶桑資源多級利用的新型産業鏈,有效推動了廣西蠶桑産業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提升了産業綜合效益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D 大而不強待破 産業鏈條待補

  廣西蠶桑産業雖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現階段仍存在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發展品質不高的問題。近年來,廣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紮實推進現代特色農業和富民興桂事業發展,著力寫好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

  在這種背景下,打造蠶桑強省,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進一步弘揚我國悠久燦爛的蠶桑文化,讓蠶桑産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再放異彩,亟待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廣西蠶桑生産基礎設施還較為薄弱,養蠶勞動力老齡化嚴重,機械化、組織化、社會化服務水準偏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蠶繭的單産、品質和蠶桑生産效益,制約了廣西蠶桑産業進一步做強做優。

  受資金、技術、環保、人才等條件制約,現階段廣西繭絲綢加工仍以繅絲為主,織綢剛起步,還未建立起一家絲綢印染廠。同時服裝、絹紡、家紡等加工環節發展明顯滯後,造成蠶桑産業鏈附加值嚴重流失。

  目前,廣西蠶桑繭絲綢産業仍然以一根絲為主,即“種桑-養蠶-結繭-繅絲-織綢-製衣”傳統産業鏈模式,生産産品單一、用途單一。傳統繭絲生産實際上只利用了蠶桑生物資源的3%左右,而桑枝、蠶沙、蠶蛹等其他97%的蠶桑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

  雖然廣西是全球最大的繭絲生産加工基地,但在繭絲産品的定價上缺乏話語權。儘管近年來廣西真絲綢産品出口有了一定增長,但仍處於較低水準,僅佔全國出口總額的1.5%。絲綢企業出口前十位排名中,廣西竟無一席之地,這與繭絲産量佔全國半壁江山的地位極不相稱。

  下一步,廣西將圍繞提高産業發展品質的總體要求,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和特色、生態、優質、高效的思路,一手抓傳統蠶桑繭絲綢産業的縱向延伸,一手抓以“立桑為業”為突破口的蠶桑資源綜合開發應用的橫向拓展,推動産業走規模高效、生態多元、健康持續的發展道路,為富裕廣西、美麗廣西、生態廣西建設,為進一步鞏固我國蠶桑絲綢産業在國際上的主導地位,為國家“一帶一路”“鄉村振興”“扶貧攻堅”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