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醫養結合”打造養老服務新模式
南寧日報  2019-06-20 13:26:29

“醫養結合”打造養老服務新模式

2019年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南寧活動啟動儀式上,老年人進行文藝節目表演。 (歐志芳 攝)

“醫養結合”打造養老服務新模式

為老人開展眼科疾病篩查。 (楊國輝 攝)

“醫養結合”打造養老服務新模式

醫務人員為老人測量血壓。 (歐志芳 攝)

  “生活水準提高了,我們老年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問題。經過和醫生的溝通,我對怎麼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6月11日上午,在2019年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南寧活動啟動儀式上,施文芳老人收集了不少關於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的資料,滿載而歸。

  當天,由市衛生健康委聯合市民政局、青秀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年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南寧活動啟動儀式在市老年人活動中心舉行。活動向現場的老年朋友解讀了《老年健康核心信息》,多家醫療機構的專家為老年朋友進行了健康諮詢和義診。

  本次宣傳周活動的主題為“懂健康知識,做健康老人”,旨在宣傳普及老年健康科學知識和老年健康相關政策,增強老年人健康意識,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養和健康水準,營造有利於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會環境。據悉,2019年6月10日至16日為全國第一個老年健康宣傳周,從今年起,以後每年都將舉辦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

  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18年底,南寧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29.18萬人,佔全市人口比例16.762%,65周歲以上老年人口86.3萬人,佔全市人口總數的11.19%,南寧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我市高度重視老年人健康問題,並以全國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為契機,紮實採取措施,深入推進養老服務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試點探索醫養結合模式

  在老年健康宣傳周南寧活動啟動儀式上,黃家全帶著70多歲的父親在各諮詢點了解怎樣更好地進行養老。“我父親有高血壓和心腦方面的疾病,我們一直想找到一個既能養老又能治病的地方。”

  黃家全道出了不少市民的養老需求。2016年,我市列入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為探索建立符合南寧市情的醫養結合機制,我市確定了12個單位作為市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並統籌各方政策和資源支持開展試點工作,鼓勵各單位大膽探索創新,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有機融合。

  書畫室、棋牌室、康復健身室、圖書閱覽室……作為南寧市首批醫養結合示範基地,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醫養結合示範基地功能齊全。今年87歲的農邦基説,醫養結合示範基地依託醫院的先進醫療設備和系統化醫療服務,能夠提供很好的養老服務。

  據悉,我市在醫養結合工作中不懈努力,多個部門通力合作,努力突破醫養分離的局面。推進公立醫院開展養老服務,如市八醫院、市五醫院利用門診綜合大樓閒置樓層籌辦老年醫學養護中心。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通過多種形式、依法依規開展養老服務,引導民營醫院開展養老服務。如南寧廣濟高峰醫院、仁普耳鼻喉醫院、玉洞醫院等,前身是民營醫療機構,後利用閒置資源轉型拓展為醫養結合機構,在院內申辦建設養老院開展老年養護服務。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為同一法人,實行獨立設置、物理隔離,行政和運營統一管理,老年人患病住院時轉入醫療機構病床進行專業治療,康復後再轉入養老機構休養。

  我市還在部分養老機構內設立醫療機構,如南寧市社會福利院、廣西重陽城老年公寓、中科護理院、廣西醫大養老服務中心等養老機構根據自身規模和需求設立了門診部、護理院、衛生室等,由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

  除此之外,我市還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簽訂合作協議,建立“綠色通道”等,為養老機構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

  目前,我市“兩證”齊全(同時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和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的醫養結合機構有245家,建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的醫療機構有64家;能夠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養老機構有273家。大部分縣區、開發區都建設一個以上醫養結合試點項目,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養中有醫”“醫中有養”的服務。

  發展多元化醫養服務

  醫養結合將“醫”和“養”有效對接,實現了老年人“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目標。我市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或民辦公助等模式,由養老企業運營社區日間照料服務中心,並組建醫療服務團隊,通過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設立衛生室或與醫療機構合作的方式,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區照料、日間娛樂、醫療護理、配送餐服務等一體化服務,受到群眾的歡迎。

  “我身體不舒服就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幾天療養,好了再回家。”家住青秀區南湖竹溪社區的梁永坤,感受到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養結合服務帶來的便利。

  青秀區南湖竹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2017年4月提供醫養結合服務。“中心‘以居家養老為主,醫療養護為輔’,以‘家庭醫生’為紐帶,為周邊社區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中心後勤主管范丹介紹,全天候的專業護理可有效緩解老年人病痛,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此外,其他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也各具特色,如南鐵北三區的南寧市老來福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設立中醫治療室,瑞士花園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與瑞士花園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合作,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等。

  我市還根據各縣實際,推行“兩院一體”型養老,並在上林縣白圩鎮中心衛生院和白圩鎮敬老院開展試點,將敬老院和衛生院整合,實行“兩院一長”制,衛生院院長兼任鄉鎮敬老院院長,敬老院由衛生院託管。目前,敬老院已完成裝修,待驗收合格後交付衛生院使用。馬山縣也在百龍灘鎮中心衛生院和百龍灘鎮敬老院開展試點,通過開展“兩院合一”試點工作,提升醫養結合綜合服務水準和效率,更好地滿足老年人養老和醫療服務需求。

  “候鳥式”旅遊養老等養老新業態也受到老年人的追捧。不同於“快餐式”旅遊,“候鳥式”旅遊養老在於慢節奏,讓老年人在旅遊中調養生息。南寧市仁普醫養機構除推出壯醫瑤醫用於老年人保健、疾病康復、慢性病治療等醫療服務外,還注重醫養産業的發展,與新疆相關養老機構聯手,推出旅居養老服務,老人可邊遊玩邊享受壯醫養生理療。

  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如何適應社會需求,更好地提升醫養結合的服務能力?

  2017年11月,《南寧市健康産業三年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17—2019年)》印發,明確了我市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方向。方案鼓勵我市發展多元化養老服務,大力培育健康養老新業態,推動特色養生養老産業新業態發展。我市出現了以房産業帶動推進醫養結合産業發展模式,如廣西太和·自在城和南寧合眾人壽健康社區項目都是針對老年人養老的房地産項目,整體項目還規劃建設醫療機構。北京泰康人壽保險公司已與市政府就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簽訂合作協議,在興寧區三塘鎮建設健康養老中心。

  我市大力發展中醫健康養生服務業,為老年人提供舒適的就診環境和優質的中醫健康養生養老服務。如在市中醫醫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和6所市級綜合醫院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服務;在4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19個鄉鎮衛生院和1109個村衛生室推廣提供中醫藥服務;建成腦病科、針灸推拿科及骨傷科等9個獨具中醫特色的基層中醫民族醫重點專科;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打造了99個“中醫館”。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建設,到2020年所有街道至少有1家以上由政府創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時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針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我市推行以生活照料、家庭保健、照顧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為主的醫養扶一體化服務,提供醫療“綠色通道”及開展醫療服務救助、愛心贍養、經濟扶助等一體化的醫養服務,切實解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群體的醫養問題。

  今後,我市將在養老服務管理人員和護理員培訓等方面加大投入,以此促進養老服務行業科學發展。

  (李靜)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