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炳珠(右一)在向村民講解吳茱萸的階段種植技術。(覃捷 攝)
吳茱萸又名茶辣,是一種名貴藥材,經過泡製晾幹後便可入藥,應用十分廣泛。
在邕寧區新江鎮新樂村那貢坡大化移民安置點附近,550多畝連片的吳茱萸基地連年豐收,南寧市創豐吳茱萸合作社理事長黃炳珠帶領當地村民依靠種植吳茱萸脫貧致富。這幾年由於收購價格持續上漲,種植吳茱萸已成為新樂村不少村民致富的重要途徑。黃炳珠帶領農民增收,讓村民的錢包鼓了起來,贏得了信任,更贏得了尊重。
農民從不理解到支持
他的堅持獲得回報
40歲的黃炳珠種過地、打過工、做過廚師、當過司機,還做過小生意。一個偶然的機會,黃炳珠了解到吳茱萸的經濟價值,開始尋找可以種植吳茱萸的地方。
在那貢移民點,黃炳珠看到這裡有大面積的荒山。這裡是20年前大化移民安置到邕寧區新江鎮的聚集地,石棉瓦搭起的平房不足30平方米,有的甚至一家11口人住在裏面,道路泥濘狹窄,村裏居民絕大多數是老人和小孩。新樂村那貢坡有125戶大化移民,貧困戶就有18戶。黃炳珠決定選擇在這裡開展吳茱萸種植,他説:“我想幫他們一把。”
萬事開頭難,黃炳珠開始天天跑隊長家,隔三岔五就讓隊長召集村民開會,都是等到晚上8點以後,村民幹完農活吃過晚飯才過來,幾乎每次開會都是講到淩晨。之前也有投資人到這裡動員村民搞種植,但都以失敗告終,造成村民的不信任心理。起初有的村民還指著黃炳珠的鼻子大罵:“你們就是來騙錢的!”黃炳珠向村民耐心解釋,為他們分析種植吳茱萸的優勢,産值三七(農民70%、合作社30%)分成等等,逐漸讓村民們動了心。生産隊長見他如此有誠意,同意帶頭嘗試,一些村民也有願意參與種植。
從飽受挫折到獲得成功
他用真心感化村民
“市場會有波動,但是請你們相信我!”2014年4月,黃炳珠終於説動了一些農戶。吳茱萸的最佳種植時間是每年的2—3月,這個時候地裏的甘蔗已經長出來了,黃炳珠自掏腰包補償給農戶每畝100元甘蔗青苗費,讓農戶安心改種吳茱萸。許多農戶被他的誠意感動,僅4天時間就有58戶村民拿出了330畝土地嘗試種植吳茱萸。新江鎮政府包村工作隊也配合協助他宣傳動員。
2014年3月,南寧市邕寧區創豐合作社正式成立,4月開始種植吳茱萸。合作社提供種苗、肥料、技術,村民提供土地以及勞動力。收成之後,與農民産值三七分成,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空前高漲。有人説黃炳珠太傻,黃炳珠卻説:“農民很辛苦,讓他們多賺一點,過好日子,我少賺一點沒有關係。”
吳茱萸種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15年初,四分之一的吳茱萸出現了“死苗”現象,一旦死苗,農民們將一年沒有任何收入,還倒貼勞力和投入。村民們見狀紛紛喊著要拔掉吳茱萸種回甘蔗。好在當年邕寧區政府出臺了政策,給予種植吳茱萸每畝800元的産業補貼,按照合同,黃炳珠能夠得到補償金的30%,但為了減少農戶的損失,黃炳珠把所有的補償款全部給了農戶,農戶們十分感激,紛紛補種了新苗。
從小分紅到大豐收
他用努力贏得信任
韋慶成是最早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之一,提起加入合作社這些年家裏的變化,他一件事都忘不了。“2015年用4畝坡地加入合作社開始種植吳茱萸,次年就收入6000元。2017年增種了10畝分紅得6萬元。到2018年在合作社果實分紅得9萬多元,賣吳茱萸苗木得8萬元,賣枝條又得1萬元,一年得了18萬元,三年共收入24.6萬元。”韋慶成一下子從窮得叮噹響的貧困戶變成了致富能人。
曾經沉迷于牌桌的村民蘇家福,2018年以單株産量22.3斤成了當年的“茱萸王”,獲得1000元獎金,全年共拿到了4萬元分紅。現在他一有空就到地裏打理樹苗,“以前賺不到錢,做什麼都沒有信心。現在不一樣了,也沒時間打牌了。”蘇家福笑著説。
新樂村第一書記楊柳艷介紹説:“自2015年村裏成立合作社以來,入股的貧困戶分紅逐年遞增,從2016年分紅16萬元到2017年的83萬元,再到2018年的280萬元,平均每戶貧困戶增收2萬元以上,社員也從2016年的58人增加到如今的106人,其中有18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和社員人數都實現三連增。”
説到今天的成就,黃炳珠總是説:“我只想為農民做點事情。”如今,新樂村連片種植吳茱萸已達到550畝,輻射帶動新江鎮及周邊鄉鎮參與種植吳茱萸3000多畝。吳茱萸已經成為新樂村乃至新江鎮名副其實的致富産業,村民的致富步伐將邁得更紮實,致富更有信心。 (覃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