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寧馬山不斷豐富鄉村建設內涵推動鄉村振興
南寧日報  2019-07-09 13:44:34

南寧馬山不斷豐富鄉村建設內涵推動鄉村振興

三甲屯美麗風光。 (陸斌濤 攝)

  本報記者 何任朗

  走進馬山縣古零鎮羊山村三甲屯,村邊山清水秀,村內小橋流水人家;統一裝飾的居民樓處處凸顯壯家風情;小旅館、小客棧、特色民宿等旅遊設施一應俱全;村中的旅遊接待中心迎來送往一批又一批八方遊客……羊山村三甲屯已成為當地一站式休閒度假勝地。

  近年來,馬山縣在開展環境整治以及鄉村風貌升級工作中,堅持因地制宜,留住綠水青山的同時,注重發展生態特色農業,彰顯本土特色文化,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助推鄉村旅遊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示範引領 全面推進

  “這裡的鄉村環境非常優美,到處綠水青山,從村屯到每個農家小院都獨具特色,村民特別熱情好客,美好的鄉村田園生活,令人愉快!”近日,來自香港的攀岩愛好者歐陽先生説。

  如今,隨著全縣持續因地制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鄉村風貌不斷升級,生態美的優勢得到進一步凸顯。在鄉村風貌升級建設中,馬山縣精心打造一批生態旅遊示範區。其中,環弄拉生態旅遊區建成了國家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4個、星級鄉村旅遊區4個、三星級以上農家樂13家,以及區市縣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18個。通過示範引領,目前馬山縣喬老河休閒農業核心示範區、紅旗湖休閒農業示範區、石豐四黃水産養殖示範區等6個區市縣級示範區正在有序創建中。

  馬山縣還通過舉辦中國—東盟山地馬拉松賽,打造了“中國山馬最美賽道”,打響了“一賽一節”特色體育旅遊品牌,逐步探索出“體育+旅遊+扶貧+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路子。2018年,馬山縣成功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進一步推動馬山縣生態振興。

  融合發展 增收脫貧

  “我們通過環境整治與鄉村風貌升級,把富有壯族文化元素的設計融入鄉村風景中,充分利用自身環境資源優勢,把旅遊觀光與生態休閒農業有機結合起來,開發生態養生、休閒運動和鄉村旅遊文體體驗旅遊産品。”羊山村村主任黃俊源説,通過開發鄉村旅遊産品,不斷提高了群眾的收入。

  記者在馬山縣喬利鄉喬利果蔬産業示範區裏看到,火龍果豐收的喜悅挂在每一位果農的臉上。“我們基地常年用工70多人,其中貧困戶勞動力45人左右,人均月收入1500—2000元。通過土地流轉,群眾每年增加租金收入3000元/戶,再加上入股分紅所得,有效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馬山縣盛世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蒙有勝説。

  近年來,馬山縣堅持將鄉村建設同脫貧攻堅緊密結合,統籌推進、融合發展。2018年,全縣20個貧困村、26218名貧困人口成功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11.56%下降到5.91%。

  文化傳承 留住鄉愁

  在馬山縣古寨瑤族鄉本立村古奔屯,村民把瑤族民俗文化融入村屯廣場、外立面裝飾及庭院的設計中。民房的墻底部為棕紅色石板、上部為土黃色、窗戶是傳統瑤族原色木質窗……到處可以看到古寨瑤族鄉瑤族的文化傳承,給人一份更厚重的鄉愁。

  “在鄉村風貌裏留住鄉愁是我們當地傳統文化傳承與展示的重要載體之一。”黃俊源接受採訪時説,羊山村在鄉村環境風貌升級建設過程中注重引導,把當地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賦予綠水青山更多壯鄉民俗文化內涵。

  近兩年來,馬山縣結合縣城風貌提升和“美麗縣城”創建工作,積極開展“自選動作”,加強歷史文化遺産保護,成功打造了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等,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提升城鄉文化內涵,彰顯地域文化魅力,實現從外在美、環境美到內涵美、人文美,並留住了鄉愁。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