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寧: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構建全生態服務體系
南寧日報  2019-07-11 09:46:40

  記者近日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南寧市中小企業服務提升工程行動方案(2019—2021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印發實施,我市將用三年時間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服務行動、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提升行動、中小企業新動能提升服務行動、中小企業人才培育服務提升行動、中小企業市場開拓服務提升行動,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服務水準,建立服務中小企業長效機制,營造中小企業發展良好營商環境,努力構建供給品質更高、要素結構更優、創新機制更活的中小企業全生態服務體系,推動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

  對問題精準施策

  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南寧市啟動中小企業服務提升工程,從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入手,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我市將從加強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建設,建立工業技術改造投、貸、補聯動機制,拓寬專項轉貸資金投放通道,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等方面持續發力,實施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提升行動。”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説。

  如在解決中小企業擔保難問題方面,將在南寧市“兩台一會”中小企業貸款平臺設立擔保風險補償專項基金,基金初始規模5000萬元,引導擔保機構放大擔保額度5至10倍;在解決中小企業續貸難題方面,我市將在南寧市中小企業應急轉貸資金現有框架下新設南寧市“兩台一會”中小企業貸款平臺專項轉貸資金,首期規模達3000萬元。

  提升核心競爭力

  小企業“大有可為”

  中小企業的高品質發展,需要土壤、陽光和雨露,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發達的根系,這“根系”指的就是核心競爭力。

  《行動方案》聚焦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科技成果轉化、建設孵化培育體系、品牌培育等領域提出開展中小企業新動能提升服務行動,並圍繞企業家培育、産業工人職業技能培訓開展中小企業人才培育服務提升行動,帶動中小企業練好“內功”,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加快形成核心競爭力,讓小企業“大有可為”。

  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今後,我市將實施高潛力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為企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實施重點産業成長型中小企業産業工人“321”培育工程,每年完成崗位適應性培訓3000人次,引導成長型中小企業結合生産經營和技術創新需要制定産業工人培養規劃和培訓制度;每年完成職業技術學歷繼續教育2000人,幫助企業培養一批學歷層級科學、知識水準高、技能水準高、綜合素質高的新興産業工人隊伍;每年完成産業工人技能提升培訓1000人次。

  此外,《行動方案》提出要開展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提升行動,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工作,每年開展對200家中小企業信用評級工作,不斷提升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水準;組織重點中小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助推企業實現從“企業信息化”向“信息化企業”轉型。

  積極開拓市場

  推動企業“抱團出海”

  廣西美斯達工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是南寧市本土的工程機械製造中小企業,在企業成長之初,研發、設計、生産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南寧市“兩台一會”中小企業貸款平臺給予企業助融貸、中小企業孵化基金、南寧先進育成中心培訓、專利申報等綜合服務,推動企業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近期,該公司和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採購商簽訂了29份採購合同,産品遍佈全國,甚至銷往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國際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

  南寧發展的潛力在開放,後勁也在開放。為推動越來越多像美斯達這樣優質的南寧企業“走出去”,《行動方案》還提出,要支持中小企業積極拓展內外貿市場,建設工業品開拓市場綜合服務平臺,加快實施中小企業市場開拓服務提升行動。

  “我市將以培育西部陸海新通道開放新支點、引領企業走向東盟為目標,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建設工業品開拓市場綜合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電商運營綜合服務,每年預計服務企業500家,上線産品1000種。”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持續推進廣西—東盟區域(南寧)外貿一體化通關提速綜合體工程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通關、物流、信保、結匯、退稅、融資“一站式”外貿綜合服務。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