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 譜寫廣西全方位開放發展新篇章
廣西日報  2019-07-11 08:52:01

  鹿心社 陳 武

  ▉加強規劃引領,明確金融開放門戶建設的路線圖

  ▉深化金融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面向東盟的跨境金融創新

  ▉建設金融開放門戶南寧核心區,打造高品質的金融集聚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既是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經驗,也是未來發展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近年來,廣西以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金融開放與跨境金融合作,近5年來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穩居西部12個省(區)、9個邊境省(區)前列,2011-2018年廣西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1%。去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13部委聯合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這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批復的重要的省區級全域金融開放戰略,也是重要的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戰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廣西的關懷和信任。廣西將充分發揮與東盟地緣相近、人文相通、利益相融的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幹,紮實推進《總體方案》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見效,積極為我國全面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加強規劃引領,明確金融開放門戶建設的路線圖。圍繞落實《總體方案》,自治區出臺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五年實施規劃(2019-2023年)和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金融開放門戶建設的中長期目標和各階段工作重點。我們將重點推動保險綜合創新試驗區創建和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積極申報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試驗區,鼓勵開展面向東盟的區域性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區域性貨幣交易清算和跨境投融資服務,不斷完善跨境金融仲介服務體系,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運營服務基地、財富管理服務基地、金融信息服務基地和金融交流培訓基地“四大基地”,健全中國-東盟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區域股權投資市場和區域産權交易市場,推動中國-東盟黃金産業園建設,充分發揮這些基礎性金融平臺的引領作用,做實做強金融開放門戶。

  深化金融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面向東盟的跨境金融創新。堅持把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找準創新支點,借鑒先進經驗,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推出90多項示範效應強的金融改革事項,制定出臺稅收優惠、辦公用房租購補助、項目用地保障、專項資金支持、金融人才隊伍建設等系列配套政策,爭取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充分激發市場活力。以推動人民幣面向東盟跨區域使用為重點,進一步推動與東盟國家金融機構互設、資金互融、貨幣互兌、監管互動、人員互聯和信息互通,促進中國-東盟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快建立起與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相匹配的現代金融體系。發揮好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中國-東盟保險合作與發展論壇、中國-東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金融論壇等平臺作用,不斷完善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機制,推動金融機構有序“走出去”,積極吸引外資金融機構集聚。進一步完善跨境金融基礎設施,推進中國-東盟區域支付清算一體化建設,依託中國-東盟信息港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金融大數據中心。不斷完善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加強跨境金融監管協調合作,提升金融監管水準。

  建設金融開放門戶南寧核心區,打造高品質的金融集聚區。把南寧核心區建設作為金融開放門戶建設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和資源在南寧五象新區打造中國-東盟金融城,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和金融中後臺運營服務,支持金融業集聚提升,構建現代金融生態圈。著力引進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區域總部、職能總部、業務運營機構和專設機構,引進外資金融企業分支機構、國外特別是東盟國家銀行和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加快打造形成全國知名的金融集聚區,進一步發揮好中國-東盟金融開放合作“南寧渠道”作用。

  誠摯歡迎國內外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前來廣西安家落戶、投資興業,共商共建共享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攜手打造我國擴大金融開放和金融要素集聚的新高地,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原載7月10日《人民日報》)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