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壯族小夥韋德票:靠自己的雙手脫貧最光榮
中國青年報  2019-07-18 12:16:55

壯族小夥韋德票:靠自己的雙手脫貧最光榮

韋德票在新買的汽車上貼著“車主單身”、“95後”等個性標簽。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謝洋/攝

  24歲的壯家小夥韋德票有個外號——“拼命三郎”。上高中時,為了減輕家裏負擔,他利用假期擺過地攤、做過門衛;高中畢業後,他懷揣500元去深圳打工,一天下來要在廠裏站著工作11個小時;2016年年底,他返鄉創業,一邊做杉木經紀人,一邊種地養蠶,最忙時,他同時要做四五份工。

  今年年初,他幹了件讓全家人都揚眉吐氣的事兒——主動退出低保,摘掉了家裏的貧困帽。

  父母身體殘疾、家庭經濟困難並沒有成為韋德票“等、靠、要”的理由,在這個年輕人的觀念中,靠自己的雙手脫貧才最光榮。

  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各族自治縣者浪鄉者徠村那利屯,山坡上一棟二層半的磚房大門門框上挂著鮮紅的彩帶,遠遠望過去,便能感受到新居落成的喜慶。

  這棟外立面還沒有裝修、裸露著紅磚的新房確實值得韋德票歡喜,新房的一磚一瓦都是他用汗水換來的。此前,他的父母建起了一層磚房,但沒錢安裝窗戶,房子的天花板是用木板擋著的,一家4口人住在裏面,冬天冷夏天熱。

  韋德票的父母都是殘疾人,靠家裏的林地種植一些杉樹換取微薄的收入。從小,韋德票就知道家裏的條件不好,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抱怨。

  “人和人的起步不可能是一樣的。你的家庭條件差,起步不是很好的話,可能跑的路程會長一些,但終點總是會到的。”韋德票平靜地説,讀書時,他就開始追趕同齡人的腳步。

  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讀高中時,每年放暑假,韋德票都會到縣城擺地攤、做門衛,賺些學費和生活費。

  2015年,讀高三的韋德票馬上要面臨高考,如果正常發揮的話,他可以考上一所二本院校。但考慮到高昂的學費及父母的身體狀況,他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隻身一人去深圳一家傢具廠打工。

  “當時就想著讓父母能早點享福。”韋德票説,在廠裏裁木皮的工作枯燥而忙碌,一天工作11個小時,需要來回不停地走動。剛開始,他每月拿2500元工資,後來漲到了3500元。因為吃住都在工廠裏,他每月只留下300元,剩下的錢都寄給父母。

  隨著家庭開銷的增多,韋德票發現每個月3000多元的工資已經養不起全家人了。2016年年底,打工一年後,他決定從廣東返鄉創業。

  者浪鄉地處廣西北部,山區普遍種植杉木。在同學的帶動下,韋德票決定學著做杉木經紀人,自己給自己當老闆。

  和別的經紀人不同的是,別人都會花錢雇人幹些臟活累活,可韋德票卻總是親自上陣,將木材從山上扛到路邊。一根杉木長約兩米,有碗口粗,重達七八十斤。記者見到他時,他正扛著根木頭從樹林裏走出來,上衣濕透,整個人像剛從水裏撈出來一般。

  路邊抽煙等待的卡車司機笑他,“哪有經紀人自己出勞力的?”韋德票卻不以為然,他喘著氣説,剛開始做杉木經紀人時,買木材的錢都是借的,每分錢都必須省著花。後來習慣了,想著多賺點兒,自己當工人,工費就是自己的嘛。

  “家裏從小條件不好,我更清楚錢的重要性。”韋德票這樣解釋他特別能吃苦的原因。收購季節,為了看守木頭,他就用防雨布做個小棚子,睡在山上。遇上下雨天,青蛙會跳到床上。山上潮濕陰冷,蚊蟲叮咬,但他常常累得沒有感覺,躺倒就睡著。

  做生意總是有賺有賠,在韋德票看來,首先要活下去,才會有機會。為了生存,他一邊摸索著做木材生意,一邊種地養蠶、收購藥材,遇上節假日,他還會進些氣球玩具,去縣城的公園門口擺地攤賺些小錢,“最忙的時候,同時做四五份工”。

  夜裏是人們入睡的時候,也是韋德票家蠶房1萬多只蠶寶寶進食的時間。為了伺候好這些蠶寶寶,半夜起床對於韋德票來説是家常便飯。每天早中晚,韋德票要按固定的時段投喂5次。儘管辛苦勞累,但這1萬多只蠶寶寶1年可以給他帶來約4萬元的純收入。

  去村裏收藥材,也有運氣不好的時候。一次,他收了一三輪車的何首烏,剛拉到市場,價格就從每斤1.1元掉到了每斤0.8元,跟他的收購價持平。不但沒得賺,還要賠上油費。每每遇到這樣的狀況,他也不會氣餒,他相信“只要一直做下去的話,怎麼也會賺錢的吧”。

  2018年,韋德票扛了整整一年杉木,加上其他工作的收入,他一年存下了10萬元。“我有記賬的習慣,每次都會用本子記下來,看到存下10萬元時,我就覺得我的辛苦值了。”韋德票説,他用攢下的第一桶金,修繕了家裏的住房,還購置了一輛小車,以便更好地跑生意。

  今年年初,者徠村第一書記劉曉宇遇到了件意外的事兒,韋德票主動找到他,向他申請退出低保。“這樣上進的青年,生活怎麼會虧待他!”劉曉宇感慨地説。

  “錢這種東西嘛,誰不想要啊。你整天開著車跑來跑去,拿著低保也不合情理吧。”韋德票表示,雖然他家的條件也不算特別好,但相比之下,還有很多人比他更需要這份補助。在他看來,靠自己的雙手掙錢的感覺,才最踏實。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