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兒童劇創作與市場觀察
廣西日報  2019-07-23 11:41:17

廣西兒童劇創作與市場觀察

  3D奇幻童話音樂劇《魔豆》劇照。

廣西兒童劇創作與市場觀察

  兒童音樂劇《月亮上的媽媽》劇照。

廣西兒童劇創作與市場觀察

  兒童音樂劇《壯壯快跑》劇照。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袁 鶯 實習生 韋佳伶

  誠實勇敢解救母親的壯壯、高舉奧運聖火的跟鬥小子寧仔、英勇智慧的小偵察員韋小山、去月亮上尋找媽媽的李想……近年來,廣西兒童劇創作者們以高追求和高品質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動的兒童劇人物形象,他們悄然走進孩子們的心裏,種下真善美的種子。

  A

  直面現實,

  廣西兒童劇“長大了”

  10歲的留守兒童李想,與老木偶、老裁縫、老郵差三位老人和一隻會説話的小母雞,一起去尋找在“月亮上打工”的媽媽,現實、童話和夢境相互交織,廣西木偶劇團近期推出的兒童音樂劇《月亮上的媽媽》以幽默童趣的表現手法,直面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這樣的現實熱點題材,關懷當下,關心孩子和老人。

  隨著兒童劇市場的不斷升溫,兒童劇市場出現了兩極,一方面每年新推出的兒童劇不計其數,一方面劇作同質化嚴重,缺乏優秀作品。做優秀兒童劇難,做現實題材的優秀兒童劇更是難上加難,這是業界共識。

  5月末南寧首演,隨後亮相北京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繼而開展全國巡演的《月亮上的媽媽》,難能可貴地獲得了老師、家長、孩子各方的拍手叫好以及國內外專家的廣泛好評。演出中,劇場內童聲四和,掌聲雷動,許多家長也為之感動。“天上的媽媽,地上的娃娃,這樣的唱詞結合劇情,讓人動容又引人思考。”南寧的杜女士希望多看到一些這樣高品質的現實題材兒童劇。

  “脫離現實的兒童劇長不大!”是廣西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月亮上的媽媽》的編劇、總導演胡紅一時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為了避免同質化問題,胡紅一團隊沒有把目光放在安徒生或格林兄弟等經典童話改編上。同時,為了與團隊上一部原創兒童劇《壯壯快跑》的“奇幻夢境”形成差異,他確定了表現現實生活題材和留守兒童的故事。“多年的生活積澱被瞬間激活,劇情和人物像山花一樣,綻放在腦海中。”2016年排演《壯壯快跑》時,胡紅一就已經開始醞釀《月亮上的媽媽》了。

  “兒童劇舞臺應該豐富多彩,尤其不能缺少表現現實生活的兒童劇,不能缺少當下社會生活中的孩子形象。”廣西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葉青表示,集團旗下的廣西木偶劇團計劃推出兒童音樂劇三部曲,將繼續關注現實主義題材,不斷創作出具有廣西特色的兒童劇節目。

  B

  根植本土,廣西兒童劇有特色

  木偶戲、家庭音樂劇、動漫音樂劇……廣西兒童劇題材內容豐富多變,形式也廣泛多樣。生長于廣西樂韻馨香的文化沃土之上,各主創團隊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八桂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將之巧妙融入新故事中,以繽紛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給孩子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更深刻的啟迪。

  “朝前走!”《跟鬥小子》中寧仔的媽媽一遍又一遍告訴他。這部創作于2014年的動漫音樂木偶劇,將壯族古老傳説《媽勒訪天邊》中母親將火種傳遞給兒子,讓他給族人帶去溫暖的元素融入了寧仔的成長故事中。在導演張仁勝看來,寧仔的原型李寧在奧運會上點燃火炬的一幕,就是那個古老傳説的一個現代版本。

  目前正在廣西各地巡演的木偶劇《壯鄉小雄鷹》,則取材于90年前發生在百色的那一場風雷激蕩的革命起義。以備受豪紳地主欺壓的百色田東縣少年韋小山的視角展現百色起義,孩子們不自覺地走進那段艱苦歲月,愛國主義的種子悄然種在心中。

  花山、銅鼓、壯錦、山歌、戲曲等廣西民族文化元素,則被更為廣泛地運用到兒童劇的舞美和音樂中。《月亮上的媽媽》在現場樂隊及合唱隊中就巧妙融入了廣西山歌、桂劇、彩調、漁鼓、零零落等民族音樂元素。

  “將廣西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入兒童劇中,既是對我們文化的傳承,也是推廣。通過戲劇藝術的熏陶,能讓孩子們建立文化認同,樹立文化自信。”葉青説。

  C

  老少皆宜,兒童劇不是“兒戲”

  “廣西兒童劇院2005年落成運營之初,每場演出僅能售出10余張票,而現在每場演出的上座率能達到七成。”在葉青看來,通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廣西的兒童劇市場在逐漸向好,市場前景樂觀。與此同時,孩子和家長在兒童劇藝術性、教育性等各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家長在選擇劇目時,不是單純追求孩子喜歡,而是越來越注重“真善美”正能量的傳遞。然而,以讓孩子們容易接受的方式來傳遞正能量的價值追求,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地蒙孩子、耍孩子、哄孩子,現在的孩子比很多大人都聰明。”在創排《壯壯快跑》和《月亮上的媽媽》的過程中,胡紅一通過探索實踐逐漸找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兒童戲劇創作路徑。他認為首先享受戲劇平等才是對孩子的最大尊重,兒童戲劇的編劇、導演、舞美、燈光、服裝、道具、特效必須要保證品質,要具備戲劇的所有元素和質感,才能真正地在兒童心中埋下“戲劇美育”的種子;其次,給“道理”裹上一層“巧克力”,潛心把最想説的話藏在戲裏,通過生動有趣的舞臺行動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來傳遞價值追求,孩子們才更容易接受。

  廣西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副經理韋兆傑有著同樣的感受。該公司創排的3D奇幻童話音樂劇《魔豆》,2014年首演至今已在全國各地巡演了350多場,日前剛剛結束深圳、三門峽、廣安、銀川等地的全國巡演回到南寧。韋兆傑認為該劇持續受到市場認可,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該劇將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參與性四者有機結合,臺詞、演員以及舞臺呈現都在多年的演出中不斷打磨提升,二是劇組按高要求、高品質、高標準對待每一場演出。

  另外容易忽略的是,好的兒童劇不只是簡單地讓孩子們愛看,還要能吸引文化水準和欣賞程度各不相同的家長。對胡紅一而言,在劇場裏,最不能容忍的現象就是孩子在看戲,家長在旁邊玩手機。他為自己的創作樹立了一個標準——好玩好耍好感動,吸引孩子留住家長。“戲(故事)要讓孩子們看懂並喜歡,觀演過程中能夠引起同感或共鳴,看完戲之後會有所思索和昇華。”一部兒童劇能經過這三重考驗,在胡紅一心中就可以稱之為“優秀”。

  據了解,《花山奇緣》等一批新的廣西兒童劇將在不久後陸續推出。我們期待廣西兒童戲劇追夢路上再出發!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