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池累計減少220萬貧困人口
廣西日報  2019-07-23 09:22:25

  本報南寧訊(記者/韋鵬雁)“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從1984年底的248萬人減少到2018年底的28萬人,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2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984年底的84%下降到2018年底的8.2%。”7月22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河池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作為全區和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河池的扶貧領域的成績單格外引人關注。

  河池集老、少、山、窮、庫于一體,是廣西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設區市。河池廣大幹部群眾大力弘揚“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克難攻堅、砥礪前行,歷經“八七”扶貧攻堅、新時期扶貧開發、精準脫貧攻堅三大攻堅時期,一步一步朝著小康邁進。特別是2016年精準脫貧攻堅實施以來,河池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來抓,舉全市之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6-2018年,實現48.68萬人脫貧,378個貧困村出列,金城江區、南丹縣和天峨縣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該市投入12.45億元對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實施“全面改薄”工程,狠抓控輟保學,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窮根。全面落實醫療保障制度,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實際報銷達90%以上,實現所有貧困村村醫服務全覆蓋。實施貧困戶危房改造4.06萬戶。

  全力攻克深度極度貧困堡壘。該市出臺了《河池市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方案》《河池市決戰極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支持政策》,新增資金、新增項目、新增舉措重點支持深度貧困地區。2017年以來,全市對深度極度貧困地區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7.68億元,430個深度貧困村全部通瀝青(水泥)路,20戶以上的自然屯全部通路。

  大力發展“十大百萬”扶貧産業。“十三五”期間,河池市籌措40億元資金,重點在貧困地區發展300萬畝核桃、200萬頭香豬、150萬頭(只)肉牛肉羊、150萬畝油茶,分別發展100萬畝的“三特”水果、糖料蔗、桑園、板栗、淡水生態養殖、富硒農産品基地。目前,全市核桃面積260萬畝,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核桃種植基地;桑園90萬畝,連續14年居全國第一;油茶126萬畝、糖料蔗90萬畝、“三特”水果98萬畝、長壽生態富硒農産品基地92萬畝、淡水養殖90多萬畝;肉牛、肉羊飼養量及出欄量均為全區第一。基本實現貧困戶扶貧産業全覆蓋,直接帶動貧困群眾人均增收2200元,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大石山區發展的産業扶貧新路。

  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十三五”期間,全市將搬遷4.1265萬戶18.21萬人,佔全區搬遷總數的1/4。該市實行包建設進度、包工程品質、包資金管理、包搬遷入住、包後續産業發展、包就業創業、包穩定脫貧、包考核驗收“八包”責任制,一包到底,強力推進。目前累計搬遷入住17.38萬人,為廣西最多。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