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企攜手走向灣區大舞臺
廣西日報  2019-07-26 13:25:18

  本報記者 李湘萍 通訊員 聶新宇

  編者按

  7月22日,2019年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東融”發展論壇在賀州舉辦。本次論壇是峰會框架下的重要活動之一,由中國貿促會和自治區政府主辦,廣西貿促會、賀州市政府、廣西駐廣州辦事處承辦,旨在為廣西“東融”建言獻策,以峰會帶動企業對接、促進産業合作。

  1

  思想越解放,“東融”越順暢

  “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15年精心培育的基礎上升級發展,今年首次採用年會和常年辦會相結合的新模式,舉辦17場重大論壇和活動。”廣西貿促會會長李常官向出席論壇的嘉賓介紹,此次“東融”論壇是落實國家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進一步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重要決策的有力舉措,是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廣西)發展的重要載體,希望與會嘉賓共同就廣西與大灣區産業合作的熱點話題進行深入研討。

  “廣西是內地唯一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的省區,是粵港澳和其他內地企業通往東盟以及歐洲市場的重要窗口。”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王惠貞在致辭中提出,香港應當在大灣區中擔當積極的參與者和建設者角色,將貿易、金融、科技優勢融合,借助廣西作為中國-東盟合作前沿窗口的地理優勢,為桂港兩地帶來更廣闊的合作空間。隨著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加快,香港企業可為廣西相關基建項目提供融資、貸款、法律諮詢等多元化的專業服務,進一步拉動工程品質與國際標準接軌,提升廣西作為承接內地、聯繫東盟的航運樞紐地位。

  “對接合作首先是思想觀念上要對接。”澳門大學蔡繼有書院院長甄勇認為,著眼灣區就要把自身當做灣區的建設者之一,而不是旁觀者,要積極參與灣區的建設,把自身的經濟作為灣區的一部分,以灣區的思維來考慮自身的發展。

  “合作是沒有邊界的,合作就是消除物理壁壘,把市場阻礙都打掉,讓經濟要素流通起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所原所長肖金成説,合作、融入、對接成為區域發展的大趨勢。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合作要充分利用廣西的區位優勢。此外,要改善營商環境,把産業發展平臺打造好;創新體制,聚集會幹事、想幹事、能幹事的人,這樣才能迅速發展。

  東盟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建議,廣西與大灣區的對接,要採取創新的方式,注重政策溝通、設施連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廣東省廣西商會終身會長雷宇認為,廣西緊鄰灣區,應該把握機遇,積極服務灣區,在服務灣區的過程中發展自己。

  2

  百企談合作,主動融灣區

  作為論壇的主要內容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百家企業與廣西産業合作洽談會上,廣西國際商會和廣東省製造業協會簽訂招商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加強合作,建立常態化合作招商模式,共同為推動廣西和廣東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企業間面對面的近距離洽談,增進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家對廣西“東融”政策的了解。同時,也提供機會讓廣西了解粵港澳相關企業的需求,如需要什麼樣的政策環境、什麼樣的政策扶持、什麼樣的系統化服務等。

  深圳市前海香港商會總幹事長郭曉東提出,大灣區的企業家對廣西的文旅、康養産業十分感興趣,希望政府加大開發力度。

  “廣西要承接粵港澳的産業轉移,我們的觀點是做跨境電商出口。”深圳企業家聯合會副會長張洪剛認為,跨境電商能幫助製造業把産品有效推到海外市場,中國製造業出口海外已是大勢所趨。他還提到,把廣西園區低成本的政策優勢,與平臺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優勢疊加在一起,可以吸引企業聚集到園區,最終達到平臺公司、企業、地方政府多贏的局面。

  “灣區的經濟更需要灣區周邊的城市融入。”東莞市廣西商會榮譽會長駱文説,東莞有很多大企業需要到全國各地尋找新商機謀發展,“我都動員他們到廣西。廣西非常靠近廣東,兩廣語言也相通,現在廣西又特別注重營商環境建設,資源也豐富,很值得開發。”

  中馬欽州産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投資合作局副總監汪葉兵向嘉賓們介紹了園區的詳細情況。作為自治區改革的先行園區,該園優先承接大灣區的高新技術産業轉移,主要發展互聯網、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和人工智能6大産業,還有文化創意和現代服務業、節能環保和生物制藥,以及東盟傳統優勢産業。“誠摯邀請大家到中馬産業園區投資興業,我們一定服務好大家。”汪葉兵説。

  “我們園區已成為越南勞工試點,越南勞工達到2000多人次,用工成本只有大灣區的三分之一左右。”東興江平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許海介紹,江平工業園區以發展互市商品貿易加工為主,以海産品為主導,深入發展海洋生物制藥。希望行業協會、大灣區的企業家們多多青睞園區。

  3

  找準關鍵點,先行“走出去”

  “賀州市作為大西南東進的通道,已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兩小時經濟圈。”賀州市委書記李宏慶在論壇致辭中説,賀州市近年來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東融”大灣區建設,希望與會嘉賓多為賀州發展建言獻策。

  粵港澳大灣區招引服務平臺創始人柯旭東給賀州發展提了3個關鍵詞:第一是“抓重點”,賀州的産業項目非常明晰,生態健康、碳酸産業;第二個是“借外力”,借助商協會的力量謀發展,同時借助媒體的力量為賀州發聲;第三個是“巧引資”,賀州碳酸鈣領域的優秀企業,可通過股權的設計,借助外力,引入資金,擴大生産。

  “我們現在面臨著一個可以創造‘賀州模式’的機會。”甄勇提出,在養生健康領域打造賀州品牌,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作為獨特品牌和生活方式來推廣。澳門大學有制定中醫藥品質標準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賀州有豐富的中醫藥資源,如果能和品質標準相結合起來就是競爭力。從傳統中醫藥向現代中醫藥轉變,並通過大灣區走向國際,這對賀州是很好的機遇。

  來自澳門的亞太通用控股有限公司總裁陳榮華認為,賀州能為澳門企業家提供發展休閒、娛樂、文化等産業以及新零售餐飲服務的機遇。他建議賀州與澳門兩地組建商界人才交流常態化的考察團,增進兩地人民的相互了解,促進兩地經濟共融、文化共通,共同發展。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