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徜徉在古韻悠悠的岔山村。
本報記者 王克礎 通訊員 唐 昊 文/圖
7月28日,在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岔山村,村支書楊志魁在自家的油茶店忙碌著,前來品嘗油茶和特色小吃的遊客擠滿小店。這條年代久遠的古街,如今興起油茶館、農家樂、涼粉店、書吧等特色商鋪,煥發了新的生命。
當天,由文化和旅遊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遴選的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出爐,廣西11個村落上榜,岔山村成為賀州市唯一上榜村落。
岔山村始建於明代初期,興于明中期,距今已有600多年,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瑤族古村落。該村是秦漢時期從中原通過瀟賀古道進入嶺南的第一個入口,素有“瀟賀古道入桂第一村”美譽。隨著瀟賀古道的衰落,村民生活日益艱難,全村246戶居民當中就有116戶是貧困戶。加之地處山區、交通不便,村民一度被貧困壓得喘不過氣來。
3年前,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幹部群眾不等不靠,找準路子大力發展旅遊業。2016年6月13日,楊志魁與村裏6家貧困戶一起創立的油茶店開張營業。目前,岔山村擁有特色美食店舖近30家。鄉村旅遊業的發展也帶動傳統種植等扶貧産業的發展,村民種上狀元芋等特色農産品,人均純收入由3000多元提高至9077元。2018年,該村全年遊客量達60多萬人次,實現全村脫貧摘帽出列的目標。
古道老屋成美景。近年來,岔山村被評為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全國26個最美鄉村之一,如今又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古村落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觀光,群眾發展生態旅遊脫貧致富的勁頭也越來越足。目前,該村正在建設一級遊客集散中心、寫生基地、青山書院、高山馬場等,建築面積1.33萬平方米,總投資5117萬元。
作為富川鄉村旅遊扶貧示範點,岔山村的變遷是該縣發展旅遊扶貧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該縣通過農旅結合,全力培育壯大旅遊産業,推動當地旅遊扶貧,加快“中國瑤族文化旅遊目的地”“中國瑤鄉生態養生休閒度假優選地”的建設步伐,在一定範圍內實現旅遊和脫貧攻堅的雙贏局面。
該縣還出臺一系列相關配套政策,確定旅遊産業的工作目標,明確旅遊業發展的任務、工作重點、保障措施,完善財政、土地、獎勵等扶持政策,到2020年,力爭全縣通過旅遊産業融合發展帶動1萬人脫貧。
該縣強化規劃先行,邀請國家一流專家編制《富川旅遊産業發展戰略及近期行銷策劃和行動方案》《富川國際慢城總體規劃》《富川國際慢城主題行銷規劃》以及岔山、虎頭等20個生態旅遊精品村詳細規劃,形成以總規劃為龍頭,集單體規劃、詳細規劃、景點控制規劃為一體的旅遊發展規劃體系,助推脫貧攻堅。
同時,該縣從57個貧困村中選取20個旅遊資源豐富、開發價值大的貧困村作為鄉村旅遊點進行重點打造,確定朝東岔山、葛坡深坡、福利羅豐、富陽山寶等12個鄉村為旅遊扶貧示範點。僅去年,該縣對朝東岔山、富陽虎頭、城北毛家3個“十三五”貧困村就投入1200多萬元旅遊扶貧資金,促使這3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轉身”。
該縣還鼓勵貧困戶參與旅遊項目開發和從事旅遊工作,強化精準推進旅遊扶貧工作。對參與旅遊商品開發與經營以及從事旅遊行業的貧困戶給予補助,對解決貧困戶就業的旅遊企業給予補助,實現旅遊扶貧“大處著眼細處著手”,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據統計,去年富川接待遊客總人數508.61萬人次,同比增長57.4%;旅遊總消費55.92億元,同比增長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