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緣何持續發展
廣西日報  2019-08-29 09:30:14

  本報記者 姜木蘭 實習生 黃河瑉

  今年以來,東盟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與歐盟貿易額。就此,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談到,中國與東盟10國經濟合作勢頭不減,方興未艾,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為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功不可沒。

  許寧寧説,中國與東盟貿易佔中國對外貿易總值比重較去年同期佔比擴大。目前,中國是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柬埔寨等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老撾、文萊第二大貿易夥伴。

  中國與東盟10國經濟合作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區域經濟合作乃至世界經濟增長。日本、歐盟、美國等國或地區的企業在東盟國家有相當的投資,東盟經濟穩定增長也符合相關國家企業的利益。在中國和東盟國家及其他有關國家的企業産業鏈、供應鏈、市場相互依存的今天,生産關係應順應生産力發展的需要,企業在優勢互補中合作發展才能獲得更有效的發展。

  中國與東盟雙方經濟合作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許寧寧説,最主要是基於“雙方共同的需要”。為此他作了十點分析。

  一是友好關係不斷鞏固發展。建立對話關係近26年來,中國與東盟及其成員國達成了一系列增進合作的共識,尤其是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的提出並實施,拓寬了合作視野和範圍,推動了合作提質升級。在2018年11月召開的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發佈的《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將雙方關係提升到新階段。

  二是雙方經濟合作的願望增強,對接、合作行動增多。雙方經濟合作凝聚發展需求,是共同的需要。增進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符合東盟爭取獲得更多外部支持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雙方合作內在需求性強。目前,“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逐步有機對接。中國-東盟及其成員國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的合作已全面展開。

  三是具備合作發展的良好基礎。中國與東盟已建立了有關多邊和雙邊合作機制,包括中國-東盟有關部長級合作機制、中國與東盟有關國家的雙邊聯委會、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等,多年來商會間合作活躍積極。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連續8年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中國成為了東盟重要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

  四是東盟經濟持續增長,商機多。東盟經濟共同體已建成並正在完善,東盟10國都正在致力於經濟增長。東盟確定將“為可持續發展推動夥伴關係”作為2019年主題。2019年東盟經濟預計增長4.9%,東盟10國中柬埔寨、越南、老撾、緬甸4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在6%以上。東盟經濟增長呈現許多新商機,包括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建設、印尼實施的工業4.0路線圖、菲律賓實施的“大建特建”計劃等都帶來了許多新商機。東盟有吸引外資的相應優勢,如自然資源豐富、消費市場不斷增長、勞工成本低、有投資優惠政策等。

  五是相互間經濟互補合作日益突出。東盟10國經濟發展水準不一,同樣中國的東部、中部、西部也處不同的發展階段,雙方合作均可找到互補性、切入點。

  六是實施了自由貿易協定。雙方在《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中明確表示,堅定反對世界經濟中日益上升的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雙方將“努力深化經貿聯繫,促進互聯互通”。今年初,中國-東盟自貿區合作升級,雙方更大開放了市場。另外,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也實施了升級。

  七是合作空間大。近些年來,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提質升級、中國與東盟東部經濟增長區建設實施對接、中國與新加坡發起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走深走實等等,充分體現了雙方貿易、投資合作的空間巨大。當前,中國實施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都給雙方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八是地理相連,有合作的區位優勢。交通便利,雙方進出口企業益於及時供貨,雙方投資企業益於經營管理。現在,每週有近4000個航班往返于中國和東盟國家城市之間,如,每週有約460個航班班次穿梭于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每週有300多個航班往返于中國和菲律賓之間。

  九是東南亞華人華商多,有發展經濟合作的人文基礎。

  十是中國企業通過東盟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中國企業通過在東盟設廠生産的産品銷往有關其他國家,東盟有的國家工業配套局限,中國企業需要從中國進口原料輔料、機器設備等。

  許寧寧表示,值得一提的是,連續舉辦15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為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在不斷夯實合作基礎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第16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即將於9月在南寧舉辦,“相信東博會和峰會及其一系列會議的召開,將進一步推動雙方提升合作水準,深化互利合作。”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