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雄 李 剛 文/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為了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廣西高度重視科學普及,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科學文化素質。根據科學技術部統一部署和《廣西科普與創新文化建設三年計劃(2018-2020年)》要求,自治區科技廳組織開展了2019年“兩週一展”專題活動——廣西十佳科普使者選拔賽、廣西十佳科普讀物大賽和廣西十佳科普視頻大賽。由廣西科學活動中心承辦的這3個“十佳”科普活動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以生動有趣的形式開展科普教育、宣傳、推廣活動,已成為廣西科普教育工作強大的助推器、較有影響力的科普宣傳平臺和科普品牌活動。
十佳科普使者選拔賽 以賽會友
“人間瑰寶紅樹林是怎麼繁育的?”“地震來了,我們該怎麼辦?”“企鵝是怎麼撫養後代的”……科普使者聲情並茂地分享有趣新穎的科學知識。這是筆者5月16日在廣西十佳科普使者選拔決賽現場看到的一幕。
5月14-16日,由自治區科技廳主辦,廣西大學、廣西科學活動中心承辦的2019年廣西十佳科普使者選拔賽順利舉行。來自全區各地市的97位科技工作者、科普講解員及在校大學生齊聚邕城,同臺競技。本次比賽的講解內容涉及面廣,涵蓋了醫學、自然生態、氣象、核能、數字通信等10多個領域,題材新穎、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將科學知識與文化內涵、現實生活有機結合,選手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影視動畫演示、多媒體講解、實物展示輪番上陣,只為更加生動地演繹科學原理和現象。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來自廣西醫科大學、南寧科技館、北海市氣象局等單位的10位選手脫穎而出,分獲大賽一、二等獎,並被授予“十佳科普使者”稱號。他們中的佼佼者將代表廣西參加全國科普講解大賽。
據廣西科學活動中心負責人介紹,廣西“十佳科普使者選拔賽”旨在進一步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精神,為廣西的科普基地搭建學習交流平臺,不斷提高科普教育基地講解員的講解水準,更好地為廣大公眾提供高品質的科普教育服務。本屆大賽有不少亮點:參加選手覆蓋面廣,公眾參與熱情度高;今年報名人數再創新高;講解主題更加貼近生活,涉及面廣;參賽選手講解水準也更高……
6月19-21日,以“科技強國,科普惠民”為主題的2019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在廣州舉行,全國67個代表隊總共223名選手齊聚廣東科學中心,比拼講科學、秀科普。
廣西代表隊派出3名選手參賽:廣西醫科大學的趙秋雯、南寧科技館的溫文、北海市氣象局的覃帥。他們分別以“無痛人流”不無痛、舌尖上的太空之新鮮蔬果、人間瑰寶-紅樹林為題,巧用多媒體手段,闡釋有關科學道理。在與其他省份選手的比拼中,他們在舞臺上以良好的專業素質和揮灑自如的風采征服了評委和觀眾,3名選手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覃帥獲得大賽三等獎,趙秋雯和溫文獲得大賽優秀獎。由於廣西賽區出色的組織工作,廣西代表隊還榮獲“2019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優秀組織獎”。
自治區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科普使者選拔賽通過大賽著力推進科學知識普及,動員全社會主動支持、積極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實踐,讓科技發展成果更多、更廣泛地惠及全體人民,進一步營造全民參與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全國科普講解大賽自2014年起,已成功舉辦六屆。通過組隊參加比賽,暢通了我區科普工作者與省外同行的學習交流渠道,搭建了科普工作學習交流平臺,對進一步推動我區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全區科普事業的更好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大賽為我區挖掘科普人才,培養科普人才隊伍,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營造崇尚科學良好社會氛圍的同時,更進一步提升我區各科普場館、科普基地和科技愛好者的科普水準和傳播能力,科普的輻射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更好地推動我區科普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十佳科普視頻大賽 亮點紛呈
科普微視頻大賽是目前廣西含金量較高的品牌賽事之一。經過多年連續開展,已經在區內科技系統帶出了一批製作團隊,成為我區為數不多的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項目。
筆者從廣西科學活動中心獲悉,廣西十佳科普微視頻大賽參賽微視頻作品必須是參賽者的原創作品,須緊扣主題,弘揚主旋律;構思新穎,視角獨特,形象生動,為群眾喜聞樂見。該活動一經啟動,就得到了各地、各有關部門的積極響應,共組織推薦63部科普視頻參賽作品,覆蓋領域比往年更廣,針對性也更強。經評委組獨立打分、網上公示等程式,産生獲獎視頻20部。其中,《科學防蟻,服務民生,共建安居宜居城市》等5部視頻為一等獎,《二胎學堂——優生篇》等5部視頻為二等獎,《天氣預報的幕後功臣——氣象大數據》等10部視頻為三等獎。一、二等獎的10部視頻獲“2019年廣西十佳科普視頻”稱號。獲獎作品的共同點是主題突出、形式新穎、事例生動、製作精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富有時代氣息,受到好評。獲獎作品突出了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通俗性,是集成了我區科普微視頻的精華之作,拉近了公眾與科學的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8月中旬,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公佈2018年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作品名單,由自治區科技廳組織推薦的《無人機挂載鐳射雷達在林業中的應用》《海上精靈——中華白海豚》兩項作品榜上有名。
《無人機挂載鐳射雷達在林業中的應用》由廣西商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南寧分公司主創,採用無人機鐳射雷達系統,通過無人機挂載高速旋轉的高頻測距鐳射器,快速地獲取較大範圍高精度森林鐳射雷達點雲數據,並通過專業的分析軟體獲得森林調查數據(如森林面積、樹木株數及每棵植株的經緯度、樹高、樹冠等生物量)。該項技術具有快速、科學、精準等特點,將無人機的空中優勢與鐳射窗達的精準相結合,解決了過去需人工翻山越嶺深入林區才能抽樣採集林業數據的問題,實現從空中大範圍掃描獲取森林的生物量及林分因子。
《海上精靈——中華白海豚》由北部灣大學製作,視頻通過實景拍攝對中華白海豚的生長過程、生活習性、行為特徵進行了生動、直觀的描述,將中華白海豚與環境的關係通過一線的科學研究結果體現,進一步激發公眾對中華白海豚及海洋環境的保護熱情。
自治區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科普發展應與經濟發展速度相匹配,與前沿科技發展保持同步的動態定位,科普傳播應不斷深入,為此自治區科技廳將精準發力,挖掘整合優質資源參與科普視頻的創作與製作。
十佳科普讀物大賽 精品迭出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大眾的科學素養與國家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培養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對推動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十分重要。而科普圖書作為向廣大讀者傳播科學知識、灌輸科學思想的重要渠道,對提升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起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科普圖書的應用與推廣,一方面要引導讀者掌握科學知識,另一方面則要幫助讀者樹立科學意識,培養科學精神,以科學方法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然而,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大部分科普圖書片面地強調科學知識點的描述與灌輸,缺乏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等內容,讀者不能深刻掌握科學內涵。另外,許多科普圖書缺乏趣味性,説教明顯,語言生硬,影響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如何突破這一瓶頸?“廣西十佳科普讀物大賽”活動的舉辦為解決這一難題做了有益探索和嘗試。
2019年“廣西十佳科普讀物大賽”活動經過評委層層把關遴選,十佳科普讀物新鮮出爐。據了解,活動主辦方共組織推薦67種(套)科普讀物參賽。經評委組獨立打分、網上公示等程式,産生獲獎讀物20種(套)。其中,《STEAM動手探索系列(4冊)》等5種(套)讀物為一等獎,《精準扶貧叢書(7冊)》等5種(套)讀物為二等獎,《“365兒童百科”(全4冊)》等10種(套)讀物為三等獎。一、二等獎的10種(套)讀物獲“2019年廣西十佳科普讀物”稱號。2019年“廣西十佳科普讀物大賽“一等獎作品將參加本年度全國優秀科普作品評選。
據悉,為做好全國優秀科普作品評選推介活動,廣西科學活動中心已連續多年在自治區科技廳的指導下,精心組織,廣泛發動,在全區開展徵集推薦工作,通過優中選優、好上挑好的原則,推介若干部科普作品參評。而近日,由科技部組織的“2018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推介活動傳出喜訊,自治區科技廳選送的《萬物簡史(少兒彩繪版)第二版》從全國推薦的244部作品(共計688冊圖書)中脫穎而出,被評為“2018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專家對該作品的評價為:具有較強的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通俗性、趣味性等特點,對普及科技知識,促進科普作品的創作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自治區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大眾對科普資源的需求水準越來越高,廣西科普將著重在傳播方式、內容方面進行突破創新,高標準、嚴要求地進行社會資源的挖掘和提升,把好科技、文化、教育的品味關,確保3個“十佳”大賽科普資源的品質檔次和技術含量。只有公眾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才會涵養出科學事業和創新發展的沃土,才能培育出更多創新領軍人才和高素質建設大軍,國家創新能力提升和可持續發展才會獲得更牢固和廣泛的社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