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出臺
廣西日報  2019-10-14 10:08:10

  ■ 全過程、全鏈條、全要素系統佈局,形成自治區、市、縣三級全覆蓋的統一技術交易平臺體系

  ■ 到2020年,建設100家自治區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 到2025年,全區實現年輸出和吸納技術交易額160億元以上

  本報南寧訊 (記者/李新雄)近日,廣西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出臺。該方案立足於技術轉移的全過程、全鏈條、全要素,系統佈局廣西技術轉移體系建設。

  方案明確,到2020年,基本形成自治區、市、縣三級全覆蓋的統一技術交易平臺體系,建設100家自治區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全區實現年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3000項,實現年輸出和吸納技術交易額100億元以上。到2025年,全面建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體制健全、運行高效的廣西技術轉移體系,建設150家自治區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全區實現年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5000項,實現年輸出和吸納技術交易額160億元以上。

  為了保證目標如期實現,我區聚焦發力點精準施策:一是實施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供給行動。發揮企業在研究開發方向選擇、項目實施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中的主導作用。鼓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創辦或者聯辦具有企業法人實體、實行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産業技術研發機構,著力解決科技成果産業化的瓶頸問題。在廣西重大科技項目中,明確科技成果轉化任務,設立與科技成果轉化直接相關的考核指標。

  二是實施技術轉移服務平臺建設行動。加快引進國內大院大所、高水準院校在廣西建立技術轉移分支機構,鼓勵區內高校、科研機構建設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加快技術轉移融合發展,提升技術轉移服務水準,完善符合科技成果交易特點的市場化定價機制,明確科技成果拍賣、技術交易市場掛牌交易、協議成交信息公示等操作流程。依託東博會、廣西發明展、北京科博會、深圳高交會等重大交流平臺,廣泛開展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合作。建設開放活躍的廣西技術交易平臺,完善技術交易網絡。

  三是實施面向東盟為重點的國際技術轉移行動。充分利用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拓展國際技術轉移空間。依託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等重大合作平臺,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中國-東盟技術轉移活動。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