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11時許,在百色市體育中心訓練館,區運會舉重44公斤級女子丙組抓舉比賽正在進行中。當柳州選手吳米冬穩穩抓起65公斤的杠鈴時,全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接下來的挺舉,這位14歲的小姑娘越戰越勇,成功舉起80公斤的杠鈴。最終,她將該級別的抓舉、挺舉、總成績3枚金牌全部收入囊中。觀戰的柳州市體育代表團副團長、柳州市體育局副局長張久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由899人組成的柳州市代表團,參加本屆區運會競技體育20個大項、群眾體育8個大項的比賽。而參加競技體育比賽的選手,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市民群眾,而非來自專業體校。截至11月19日19時,在區運會總金牌榜上,柳州市代表團以130枚金牌(其中競賽金牌67枚,帶入金牌63枚)暫居榜首。在破紀錄榜單上,該代表團選手在射擊比賽中打破了7個項目的自治區青少年紀錄。張久生告訴記者,這是柳州市“開門辦體育”,著力打通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融合發展的“任督二脈”帶來的喜人成效。
那麼,如何打通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融合發展的“任督二脈”呢?張久生向記者透露了個中秘訣。
秘訣一:“黃金地段”也拿來建體育公園
柳州市以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為切入點,在廣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試點城市的基礎上,開展創建全國全民健身模範市工作。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開展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工作實施方案》,順應群眾呼聲,超前規劃,舍得拿出“黃金地段”,在全市每個縣、區各建設一個體育公園。此舉大大超出國家公共體育設施基本配置標準,在全國尚屬首例。
這些體育公園每個用地面積不少於150畝,建設項目均包括“五館四場”,即籃球館(體育館)、氣排球館、乒乓球館、羽毛球館、游泳館、室外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門球場,以及停車場、公共廁所等附屬設施,室內體育場館面積不少於1萬平方米,園區能滿足2000人同時健身使用。目前柳東新區體育公園已經投入使用,城中區、柳北區、柳南區、魚峰區體育公園也在加緊建設之中。
該市還花鉅資打造了長達30多公里的環江濱水自行車道和步道,著力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健身圈,破解“老百姓去哪健身”的問題。
秘訣二:公共體育場館降價開放
深諳體育治未病的功效,近年來,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讓老百姓多跑運動場,少跑醫院”的理念,優先保障體育場館對市民普惠開放。該市在原有基礎上,對各公共體育場館的群眾鍛鍊收費項目全部降價50%,進一步降低市民健身消費負擔。降價之後,籃球、氣排球、羽毛球、游泳等項目人均每小時消費水準大大下降,遠低於全國、全區平均價格,各場館入場健身人次較降價前增加35%,一年累計為柳州市民節省健身費用1000多萬元。為提高場館使用效率,更廣泛惠及各類人群,公共體育場館還採取多種方式為市民群眾提供多樣化服務,實行體育健身3小時免費停車等服務,為市民群眾健身提供了更多便利,極大激發了市民群眾的健身熱情。
秘訣三:體醫融合引導群眾科學健身
市民群眾的健身積極性提高之後,如何鍛鍊才安全、科學又成為一個問題。為此,柳州市積極推進體醫結合工作,將市工人醫院、市中醫院等三級甲等醫院納入體育惠民的行列,提升人民群眾科學健身的能力。市工人醫院專門設立運動損傷康復治療中心,市中醫院確定8名具有相關專長的醫生為體醫結合孵化人才,長期為市民開運動處方,結合柳州市民運動常見慢性疾病,組織編寫運動處方手冊,併發放給社區居民。市體育部門組織開展“市民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月”等活動,每年為1.2萬名市民提供國民體質監測服務。全市1500名體育社會指導員長期活躍在全市各大體育場館,為居民科學健身提供即時的指導服務。
秘訣四:轉變機制“開門辦體育”
人們常用金字塔來比喻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關係,群眾體育是一個廣度,競技體育是一個高度。如果缺乏深厚的全民健身土壤,競技體育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競技體育的發展和突破又為全民健身形成激勵、注入活力。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然而,如何有效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融合發展、協調發展,又是許多地方面臨的共同問題。
對此,柳州的答案是:推進競賽機制轉變,“開門辦體育”,借助社會體育力量促進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融合發展,實現兩者互通共贏。
該市把足球、籃球、羽毛球、跆拳道等市場發展充分的項目放手讓學校、各類體育協會和俱樂部等社會力量發展,給予同等的支持條件,打通社會體育力量參與競技比賽的渠道,讓每一個市民都有展現身手、為柳州爭光的機會,增強業餘群眾選手的榮譽感和自信心。這一舉措極大激發了市民參與競技體育比賽的熱情,促進了柳州競技體育的快速發展。
張久生告訴記者,當社會力量發展起來以後,柳州市有意識地把一些競技體育項目交由社會組織來組隊參賽。本屆區運會,該市就把羽毛球、足球等項目交由社會組織來組隊參賽。通過這兩三年的實踐看,效果非常好。以羽毛球為例,連續兩屆廣西青少年羽毛球錦標賽,該市都拿了十幾塊金牌。全市有165個俱樂部同時在開展青少年足球培訓,由此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並在各類比賽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這説明群眾體育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把它激發出來,對競技體育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這也是今後柳州市體育工作的一個發展的方向。”張久生説。(記者鐘文昌、玉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