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紅十字會培訓講師在給青秀區津頭街道金洲社區工作人員講解相關應急救護知識。(南寧市紅十字會宣攝)
當身處車禍現場,當看到有人溺水,當家裏老人突發疾病,當孩子被異物堵塞氣管,該怎麼辦?能怎麼辦?傳統的急救觀念常常把生的希望寄託在醫務工作者或120急救中心的手中,從而拖延和錯失搶救的黃金時間。如果此時,身邊有學過急救知識的人,就可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我市連續5年將南寧市紅十字會“萬人應急救護培訓”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今年,南寧市“萬人應急救護培訓”計劃在全市開展應急救護培訓393場,培訓人數19650人。截至11月10日,“萬人應急救護培訓”項目累計完成培訓432場,超額完成109.9%;累計參培人數50145人,超額完成260.5%。
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鐵路、進警營、進環衛……應急救護培訓已成為常態化,並逐漸走近百姓,讓更多群眾掌握應急救護知識。
今年10月16日8時,南寧市廂竹大道長虹路口公交站前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輛電動自行車與行人相撞,電動自行車駕駛人額頭流血,被撞行人手部腿部被刮傷。途經此地的南寧市紅十字會志願者呂小天見狀,急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然後拿出隨身攜帶的急救包,穿上紅十字志願者“紅馬甲”,向傷者表明身份後,利用平時所學的急救知識,分別為電動自行車駕駛人以及被撞行人進行應急救護處理。
“謝謝,謝謝!”兩名傷者對呂小天連聲道謝。“如果我沒有學過應急救護知識,這次的車禍救援也許我幾乎幫不上忙。作為一名接受過專業訓練的紅十字志願者,我在關鍵時刻能夠運用自己平時所學的知識,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並且在救援的時候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幫助,我感到很高興。”呂小天説。
市紅十字會作為“萬人應急救護培訓”項目的牽頭單位,充分發揮應急救護培訓主體作用,精心打造萬人應急救護培訓品牌,積極融入健康南寧建設,完善公眾普及公益培訓規劃,通過在市直機關、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救護員培訓以及在各縣(區)組織開展萬人應急救護培訓,紮實推進項目工作。同時,市紅十字會還結合中小學生防溺水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和擴大宣傳範圍,普及應急救護知識。5年來,該項目共培訓紅十字救護員1.6萬多人、救護師資530人,向公眾普及救護知識18萬人次;舉辦市直機關工作人員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班116期。
“開展應急救護培訓,進一步普及了應急救護知識,提高了群眾應對意外傷害和突發災難能力。同時,通過培訓,向群眾傳播‘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為建設和諧社會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南寧市紅十字會救助救護部負責人表示,希望更多市民能夠積極參與應急救護培訓,學習應急救護知識。(記者 吳青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