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縣南鄉鎮大沙村建設桑蠶扶貧産業園,大力發展桑蠶産業,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圖為當地群眾正在育蠶。 黃汝德/攝
“我們村原來是集體經濟‘空殼村’,自從建設大沙村桑蠶扶貧産業園後,大力發展桑蠶産業。2019年,實現村集體收入22.8萬元,帶動95戶貧困戶增收致富。”近日,談起村裏變化,橫縣南鄉鎮大沙村黨總支部書記陸業作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大沙村的變化是橫縣發揮特色産業優勢,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現強村富民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橫縣緊緊圍繞茉莉花、桑蠶、糖料蔗、柚子以及土雞、鵪鶉、生豬等特色農業産業,針對全縣“空殼村”薄弱村數量多、體量大及發展難度大等特點,科學謀劃、週密籌備、多措並舉、破壁除障,消除“空殼村”,打造一批村級集體經濟“明星村”“示範村”,推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截至今年5月9日,全縣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的村(社區)226個,佔全縣村(社區)總數的73.38%;已有9個鄉(鎮)所轄村(社區)全部達標。
發展特色種植産業,提升造血能力。橫縣以茉莉花、甘蔗、甜玉米等種植業為主導産業,抱團發展特色種植業,壯大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如校椅鎮以茉莉花産業為依託,組織村民規模化種植茉莉花,組織16個村“飛地抱團、異地發展”開發茉莉花交易市場,16個村分別獲取經營收益,實現茉莉花茶産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雙贏”目標。
發展規模養殖産業,打造品牌戰略。該縣充分發揮當地土雞、鵪鶉等特色養殖業優勢,壯大養殖規模,帶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如陶圩鎮利用當地土雞養殖傳統優勢,全鎮12個非貧村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合作模式建設基地抱團養殖土雞,實現所轄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
延伸特色産業鏈條,拓寬增收渠道。當地還在發展種植、養殖産業的基礎上,持續延伸産業鏈條,拓寬輻射帶動效應,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如百合鎮採取時令水果産業帶動、龍頭企業帶動的模式,組織13個村抱團與廣西橫縣鳳凰花綠色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建設冷庫,今年該項目已獲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60萬餘元。(廣西日報橫縣訊 潘麗英 蘇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