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好夜間經濟牌 保居民就業促發展 ——我市國企發展夜間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平等街夜市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前來光顧。
▶平等街夜市的商品物美價廉。
農院路3號夜市經營者打造線上線下直播電商體驗站。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也是餐飲、購物、娛樂的黃金時間,夜間經濟由此拉開了帷幕。
除經營業態形式多樣、經營場所規範有序外,國企發展夜間經濟始終把“保居民就業”放在首位:不斷提升“出攤率”等指標即是保存量就業;積極吸納流動攤販,把他們轉為“正規軍”、壯大夜間經濟經營者團隊,即是拓增量就業指標。
“我們夜市擁抱互聯網經濟,還要積極推動夜市經濟提質轉型。”農院路3號夜市市場經理梁偉榮説。事實上,國企發展夜間經濟基本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管理的原則,與城市管理並行不悖,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南寧夜經濟逐步回暖
7月8日19時許,在位於高峰路的平等街夜市,夜市攤位按左、中、右排列,行人摩肩接踵,絡繹不絕;5名保潔人員在夜市裏隨時清掃垃圾。平等街夜市成立於上個世紀80年代,是南寧傳統露天夜市,夜市經營項目從日用百貨、風味小吃到鮮花售賣等,多達2500多種。
而在威寧市場公司的農院路3號夜市,每日客流量達5000—8000人次,週末的客流還會更多。市場管理人員透露,來夜市消費的以周邊學生為主,又因為價廉物美,其他城區的消費者也會慕名而來。疫情期間,每一名入場的消費者都被要求檢測體溫、佩戴口罩。
民族影城在6月初恢復舉辦週末車尾箱集市活動,迄今已舉辦9場,累計參與人數約3000人次。活動充分發揮了車尾箱集市惠及民生的作用,既鞏固了民族影城的品牌影響力,有效提升影城在尚未復工期間的人氣和關注度,又合理利用場地資源,實現了多元化經營。
夜市經濟的相關政策出臺後,南寧百貨積極響應號召,動員各門店結合自身經營情況,開展以夜市經濟為主題的活動。6月起,南百文化宮店每週六、週日舉辦一期淘夜市,至今已舉辦8期,每期招募60攤。
隨著復工復産的推動,邕江夜遊項目市場逐步復蘇,5月遊客接待量同比增長13.97%,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86%。
夜經濟為穩就業立功
平等街夜市女攤主藍雲貴,從夜市成立之初就在這裡擺攤,至今已有30餘年。“我當時還是單身,現在是夫妻檔了。”藍雲貴笑著説,她老公就在隔壁不遠處擺攤。因為是全職擺攤,擺攤收入成了家裏唯一的經濟來源。疫情期間,藍雲貴的攤位收入較往年有所下降,但她堅信未來生活會越來越好。
平等街夜市“保居民就業”的措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積極與經營戶溝通,提醒備好貨源,按防控要求規範行業佈局,推動全面復工復産;二是加大招商宣傳力度,引進新經營業態吸引顧客,拉動消費,激發市場活力。目前,平等街夜市600多個攤位年營業收入可達360多萬元,出攤率接近100%。
在農院路3號夜市,攤主韋小霞大學畢業才一年多。韋小霞原就讀于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逛了幾次夜市後,她就産生了要在這裡創業的念頭,如今她對夜市經營已頗有心得。“現在我的攤位主要銷售衣服和皮包。”韋小霞説,她還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APP等進行網上銷售推廣,幫助自己提升業績。
農院路3號夜市市場經理梁偉榮介紹,該夜市現有攤位395個,可提供507個就業崗位,經營範圍從服裝百貨到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進入5月以來,夜市每月可帶來約50萬元的經濟收入,拉動了城市消費,提振了市場信心,實現了惠及民生與提升城市活力雙贏的局面。
南百文化宮店淘夜市共計提供近500個崗位給攤主,每期攤主出攤率達70%,攤主收益300—1000元。南百朝陽店在7月6日起在門店週邊開設外擺攤位4個,每個攤位佔地18平方米,可提供12個就業崗位。
小小夜市以及其他夜間經濟所衍生的業態,正在為穩就業、保居民就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夜經濟擁抱“互聯網+”
在農院路3號夜市後街,幾名年輕女性拿著衣物面對著手機攝像頭,正在賣力地解説。原來,這是商場主正在進行在線直播。在現場提供技術服務的廣西快手運營負責人向得志表示,這家商場的經營者在打造線上線下直播電商體驗站。經營者看中的是周邊高素質的大學生群體以及農院路3號市場物美價廉的知名度。
梁偉榮表示,近期農院路3號夜市鼓勵經營戶在線上直播賣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打開經營新局面,全國的消費者均可通過電商平臺購買到這裡物美價廉的貨品。
“互聯網+”融入南寧夜間經濟,寧家鮮生超市就在其中嘗到了甜頭。
在寧家鮮生自有的APP商城上,不僅有海鮮熟食、日式料理、西式牛排、小龍蝦等各種美食,還有啤酒、冰淇淋、休閒零食、水果冰飲、日用百貨等商品,免費的配送服務大大滿足了消費者在夜間的美食需求。
在週末夜間,寧家鮮生的線上訂單量逐步攀升,今年5月的訂單量和營業額與1月相比,增長均超過50%,小龍蝦、燒烤、酒水飲料、水果、海鮮水産等成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夜間消費品。疫情期間,在寧家鮮生商城線上採購食材成為更多都市人群的生活方式。
走夜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
平等街夜市攤主孫小莉在夜色中格外忙碌,路過的女性顧客大多會在她的飾品攤前駐足。顧客盧女士經過反復挑選後,購買了5對鍍銀耳飾,滿意離去。“我原來沒有固定攤位,一直在周邊流動擺攤。因為流動性大,談不上什麼售後服務,很多顧客不敢買我的東西。現在我有了固定攤位,顧客可以放心購買了,回頭客也多了起來。”孫小莉説。
平等街夜市市場經理農立群介紹,他們積極引導周邊流動攤販來平等街夜市設立固定攤位,固定攤位的月租為500—1000元。對經營者來説,固定攤位讓他們的心也安定了許多。
相對於流動攤位,固定攤位更受市民歡迎。市民韋先生表示,考慮到衛生問題,他從不在流動攤點購買食物,只會到固定攤位消費。
據南寧威凱物業負責人介紹,公司近期制定了《“三街兩巷”外擺實施方案(試行)》,分兩步促進街區夜間經濟發展。第一步,鼓勵並協助街區商家加設夜間經濟臨時外擺區,目前已有32家街區商家增設外擺,極大地提升了街區的夜間消費氛圍,提振了街區商家的經營信心;第二步,在城隍廟前、城隍廟西巷規劃設置臨時外擺區,計劃于七八月份面向社會招募夜市商家,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管理原則,打造極具“三街兩巷”街區特色的“城隍夜市”,既發展夜間經濟,又對創城工作有貢獻。
“我們國企發展夜間經濟一定要立足長遠,既要為‘保居民就業’作貢獻,也要打造特色産品和服務,積極推動傳統夜市業態轉型升級。我們發展的夜經濟要成為城市運營的有益助推器,要與城市管理並行不悖,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南寧威寧集團黨委副書記馬超毅説。(文 仲思東 黨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