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情追憶英雄 汲取奮進力量——梁小霞同志先進事蹟情景報告會側記
南寧日報  2020-07-20 17:30:20

  臺上,深情講述;台下,淚眼婆娑。 

  7月17日晚8時,南寧人民會堂,“彩霞絢爛茉莉芬芳”梁小霞同志先進事蹟情景報告會正在舉行。 

  大螢幕上,廣西第七批援湖北省抗疫醫療隊隊員、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護士梁小霞笑靨如花,目光溫柔而堅定——生命的畫面定格為永恒。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梁小霞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兩次主動請纓奔赴湖北抗疫最前線,並於2020年2月21日抵達武漢,支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病區,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積極貢獻。2020年2月28日,梁小霞同志在武漢協和醫院隔離病區工作時突然暈倒,經全力搶救無效,于5月26日不幸去世,年僅28歲。 

  “小霞,我們不會因為你的倒下而離開,我們會繼續堅守防控一線,直至奪取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勝利!”一個個質樸閃光的故事,戳中觀眾淚點,大家深刻地感受到她對黨、對人民、對事業、對親人的炙熱情感,感動於她短暫而精彩、平凡卻英勇的一生,更感佩她用大愛鑄就的精神豐碑。 

  但英雄的誕生,從來沒有偶然。80分鐘的報告會上,一個有血有肉的梁小霞出現在大家眼前。 

  “你是否願意從事這樣一份職業,一生與患者為伴,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始終在線,你願意嗎?是的。從選擇的那一刻起,我便是真的愛上了它,不後悔!”這是梁小霞QQ空間裏面的一段話。 

  報告團成員之一、梁小霞在廣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上學的同學藍寒川深情回憶了大學三年和梁小霞一起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小霞是一個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女孩。”藍寒川説,大學三年,小霞每天幫同學打早餐,監督舍友把宿舍整理乾淨,拿著桶幫舍友到水房排隊……雖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小霞堅持了3年,從不間斷。“以前我覺得英雄離我很遠,是你讓我看到了原來英雄就在身邊,你就是英雄的模樣:在最華彩的青春年華,用畢生的努力去追求生命的綻放。” 

  梁小霞堅持從小事做起,把愛傾注在每一名患者的身上,刻苦鑽研技術,只為了減輕病患的痛苦。 

  “小霞工作4年,沒有請過一次病假、事假。不但如此,全科室裏有誰生病不舒服或者家裏有事,她都主動幫忙。”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內一科護士、梁小霞的同事蘇鳳玲説。“為了操作熟練,小霞利用廢棄的頭皮針管來模擬病人的靜脈,在休息時間裏一遍遍默記各類疾病護理知識點,一次次練習重症搶救技術,別人練半個小時,她就練到2個小時;別人練習操作10次,她就再加練到100次。”蘇鳳玲深情回憶了和小霞共事4年的點點滴滴。“2020年的2月28日,本以為只是交接班再平常不過的揮手,沒想到,卻成為我們的訣別。” 

  聽著人們的深情回憶,同為報告人的李玉環不時擦拭淚水。李玉環是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她説,為了能參加抗疫醫療隊,梁小霞曾3次向她表達意願,並於2020年2月18日正式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在醫療隊裏,小霞是感控員,她把工作做到了極致,每天進艙前,她都會仔細檢查每一位隊員的防護服是否漏氣,一遍遍檢查隊員們的穿戴是否緊貼密閉,她向我承諾過,她會保護好自己的隊友,讓大家平安回家。”李玉環聲音哽咽,泣不成聲。“在她的堅持和努力下,投入抗疫的隊友們沒有一個人被新冠病毒感染,大家都平安回來了,除了她。” 

  報告團成員之一、南寧廣播電視臺記者劉婷曾多次深入梁小霞的家鄉、梁小霞生前的所在醫院和學校進行採訪。她説道,今天我們致敬、緬懷英雄,但這世間,本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有的,只是一個個挺身而出的凡人。梁小霞的事跡和成長歷程更證明了這一點:英雄,就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 

  聆聽5位報告員講述粱小霞的事跡,報告會現場每一個人深感震撼,淚水濕潤了眼眶。 

  “報告會再次把我帶回了那段難忘的歲月。”南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馳援湖北十堰市抗疫防控隊員、性病艾滋病防制科科長岑平眼含淚水説道,“小霞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的精神仍在。我們一定以梁小霞為榜樣,立足崗位、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為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貢獻力量。” 

  報告會引發了聽眾的共鳴。“這是一次直擊靈魂的報告,我多次落淚。”南寧市三職校老師廖寧説道,“小霞身上那種對職業的熱愛,以及在面對危險時義無反顧、挺身而出的品質,讓我深深感動。我要把小霞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我要把小霞故事告訴我的學生,告訴更多的人,把這個正能量傳播得更遠更廣。” 

  思念在流淌,感動在傳遞。“小霞是我們醫務人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代青年的優秀代表。”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院長趙紅洋介紹説,市六醫院正在籌建一個梁小霞紀念館。“我們要向梁小霞學習,要學習她永懷初心的赤子之情;學習她用青春詮釋對黨和人民的赤誠之心;要像梁小霞同志一樣,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積極投身衛生健康事業,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李靜)

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