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依靠觀鳥經濟建起民宿。黃學林攝
觀鳥愛好者在村民搭建的簡易棚內拍照。黃學林攝
弄崗村換上新的變壓器可滿足旅遊業發展用電。梁有傑攝
走進廣西龍州縣逐卜鄉弄崗村,一幅新農村的畫面徐徐打開,樹蔭環抱,鳥語蟲鳴,白墻綠瓦的民宿在花團錦簇中聳立,庭前庭後引來蝶舞鳥飛……
“我想新增12台空調,更換更大功率的抽油煙機,這樣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黃智強跟鄰裡説著。近日,隨著跨省團隊旅遊的恢復,弄崗村民宿店的老闆黃智強已經接到兩、三個省外旅遊團預定住宿的電話。為迎接新一輪的旅遊旺季,黃智強忙前忙後張羅著民宿改造的事情,他決定從農家小院式的民宿向硬體設施配套更完善的酒店轉型。
2016年以來,龍州縣結合脫貧摘帽攻堅工作,充分利用和發揮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獨具特色的資源優勢,通過連續舉辦三屆“秘境弄崗”國際觀鳥節活動,掀起了國內外攝影愛好者到逐卜鄉弄崗村觀鳥拍鳥的熱潮。一種新的“觀鳥經濟”生態扶貧模式逐漸形成,護鳥巢、築鳥坑、建民宿、提供各類服務,弄崗村的村民在家門口賺“鳥”錢、吃上“旅遊飯”。
黃智強是弄崗村第一批做起鳥生意的人,開辦民宿前,是弄崗保護區的一名兼職護林員,半工半農維持生計。在巡視山林的過程中,發現解悶練就的“鳥語”,竟然可以幫助拍鳥的遊客,讓他喜出望外。在與遊客的交流中,黃智強嗅到了商機,他決定將自家的房子改成民宿,方便進山拍鳥觀鳥遊客的住宿生活。
起初的民宿設備簡陋,一張床,一把電風扇,幾樣必要的傢具,只夠旅途勞累的“拍客”歇腳。近年來,隨著當地政府對生態旅遊發展的大力宣傳,來觀鳥、拍鳥的遊客越來越多,黃智強號召村民們加入到“觀鳥生意”的隊伍中來,召集了一批懂“鳥語”的村民為遊客們做鳥導,為鳥兒們建設相對固定的覓食點,在距離覓食點最佳的位置搭建觀測臺,慢慢地,集餐飲、民宿及生活服務為一條龍的觀鳥旅遊産業鏈逐漸形成。
遊客數量不斷增多,擴建民宿成了很多村民的迫切需求。兩年來,新建民宿20余家,近200戶村民通過鳥導、接送服務及提供住宿餐飲等,每戶年均增收1.5萬元左右。隨著村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村旅遊經濟的發展需要,原來30千伏安的變壓器已不能滿足用電需求,電壓低制約了村經濟發展。了解到情況,南方電網廣西新電力集團龍州縣公司主動作為,給弄崗村換上160千伏安的大容量變壓器,在保護區旁新建一座35千伏變電站,縮小供電半徑,提升了弄崗村及附近18個村屯的用電品質。
有了充足的電力,黃智強計劃在新建的5層民宿旁,再開挖一個魚塘,引進山泉水,建起垂釣臺。不用擔心抽水、打氧用電,黃智強擴寬民宿産業,不但能引來旅客,還能留住遊客再消費。
“你看,我們弄崗村現在還建起了星級鄉村旅遊區,原來依靠半工半農的村民成了上班族,有的還成了老闆,我們現在的生活真的是比蜜甜啊!”黃智強樂呵呵地説。(人民網龍州7月29日電 張芳 黃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