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化催生甘蔗産銷新動能
廣西日報  2020-08-05 10:25:26

  7月,酷暑。連日高溫少雨讓上思農場大片甘蔗地“渴”望甘霖。總農藝師陸輝徳打開手機裏廣西氣象科學研究所“甘蔗氣象 智慧農業”APP,天氣雷達提示當地當天即將迎來一場30毫米降雨。“系統根據未來3-5天內的天氣預報和氣象分析,結合近期天氣條件、當前甘蔗需水情況,以及當天可能發生的降雨量,對土壤水分含量做出判斷,從而為智慧灌溉提供依據。”

  預知頭頂上天氣的變化,掌握腳底下土壤的情況,農民種蔗就不只是看天吃飯。基於大數據、智慧化的甘蔗智慧氣象業務系統和服務終端已實現全區85個糖廠全覆蓋,為糖料蔗種、管、收、榨全産業鏈的生産活動提供及時、動態的精細化服務。

  實時監控、遠程控制、智慧決策……信息化與甘蔗生産加速融合,正為這個傳統産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在更廣闊的空間中飛得更高更遠。

  在廣西自然資源信息中心,打開“糖業發展大數據平臺”,全區糖料蔗種植區域、糖料蔗生産保護區等數據管理一目了然。利用廣西102個北斗高精度基準站網對外提供米級、亞米級、釐米級等多級多模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服務,系統管理員可對農機作業狀態、軌跡、位置、作業面積進行監控和統計,並作出匯總分析。今年以來,該平臺已經服務制糖企業測量地塊5萬多塊,面積10萬多畝;完成了近200萬畝甘蔗地的確權工作。

  在廣西甘蔗生産服務有限公司實施的“糖料蔗全産業鏈大數據平臺建設與應用”系統上,南寧、來賓、崇左、廣東湛江、海南樂東縣、雲南臨滄等區域物聯網監測點布設已經完成,通過實時監測獲取糖料蔗生産的土壤養分和墑情、苗情長勢、氣象條件、災害狀況、蟲情等現狀及變化信息,為生産指導、防災減災等決策提供準確數據。

  2019年,我區出臺了《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糖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提出強化科技支撐,提高糖業自動化、智慧化、數字化水準,通過建設糖業大數據信息化平臺,加快推動糖業“二次創業”,促進糖業高品質發展。一年多來,我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有序推進,糖業數據成果管理不斷完善。目前,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已經主導完成“廣西糖料蔗生産保護區數據庫信息管理系統”,建成數據採集平臺、應用支撐平臺、糖料蔗生産保護區一張圖管理平臺、一張圖智慧監測分析可視化平臺4大平臺,全區64個縣(市、區)1152.46萬畝糖料蔗生産保護區地塊、片塊、標誌牌等數據已上圖入庫管理,為後續糖料蔗生産保護區的管護以及動態監管提供基礎。

  信息化在甘蔗種植生産的過程中大顯身手,同時也為提升甘蔗購銷水準注入新動力。

  點擊“廣西糖料蔗訂單農業服務雲平臺”,每份合同對應一個二維碼,輕輕一掃,合同簽訂情況、蔗農信用等數據隨之顯現……隨著訂單農業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區涉糖企業以訂單農業合同信息為基礎,加快構建基於雲計算、地理信息的信息集成。

  據廣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對合同備案進行電子信息化處理,將農戶相關信息與農務地塊信息相融合,對甘蔗品種、植期、面積、運距等蔗戶信息精準識別分類,確保農戶簽約面積的真實性;蔗區甘蔗品種結構、植期情況可以隨時調閱,蔗農信息、甘蔗進廠情況可以隨時分析,還可以對運蔗車輛動態進行實時監控,為精準砍運、精準扶持創造條件。2019/2020榨季、2020/2021榨季,數字化系統簽約,已經累計承載合同75.4萬份,累計服務蔗農57.8萬戶。

  在甘蔗購銷領域,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AI蔗眼識別系統”可以通過高清攝像頭將糖料蔗進場、加工前的畫面通過5G網絡回傳中心伺服器,伺服器通過人工智能演算法,自動識別出對應批次糖料蔗品種、扣雜率,回傳至糖廠農務系統,自動計算出糖料蔗價格;“農資商城”平臺可實現對訂單蔗農的農資銷售進行統一管理,同時,平臺提供的金融服務可有效解決農資融資問題,降低糖廠資金成本壓力。

  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下半年,我區將不斷完善頂層設計,以“互聯網+糖業”為契機,進一步整合甘蔗産銷信息資源,著力推進甘蔗生産、經營、管理、服務與耕、種、管、運、收的有效融合,紮實推進全區甘蔗産銷信息化建設穩步發展。(廣西日報記者 駱萬麗 實習生 鄧東靜)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