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烈日炎炎,在德保縣那甲鎮艾屯村,田間綠油油的桑樹生長正旺,(粵桂)村集體桑蠶項目産業園蠶房內,一排排簇架已經結滿蠶繭。
“我們上半年養殖6批共89張蠶,收入11萬元。下半年計劃再養殖7批,預計可收入15萬元。”艾屯村第一書記李孫光碟算著村裏的收入:“有桑蠶這個大頭,我們2019年整村脫貧。”
時間回溯到兩年前:2018年上半年,艾屯村貧困發生率為30.31%,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
改變,源於深圳南山區的對口幫扶。2018年12月,艾屯村利用南山區幫扶的55萬元資金,以及上級扶持資金20萬元,建立村集體種桑養蠶産業園,基地佔地10畝,建有大蠶房面積2900平方米,小蠶共育室6間460平方米。
2019年底,艾屯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3.78萬元,純收4.38萬元。“依託桑葉,我們村還建立了畜牧養殖産業基地,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肯定超過5萬元。”李孫光説。
臨近的大章村,同樣是以發展桑蠶産業推進群眾脫貧致富。
大章村級集體經濟産業示範園由6個桑葉種植區和1個大型養殖集中區組成,也屬於南山區援建的德保縣(深圳)粵桂協作項目。
以南山區援助的60萬元起家,大章村全力發展桑蠶産業,還帶動土地比較多的7個非貧困村,組建村民合作聯合社,抱團發展。目前,大章村桑園總面積達1150余畝,輻射帶動8個村500戶貧困戶1500人通過土地流轉、入園務工實現增收。2018年,大章村實現整村脫貧。
在示範園外的桑葉地裏,64歲的村民梁乃強和其他5名村民正在埋頭幹活。“以前我在縣城務工,每月收入1000多元,現在回來摘桑葉,一天就有100多元。”梁乃強説。
在大章村,他們還把桑葉玩出新花樣。近年來,大章村推出“桑芽菜”産業項目,即按照“一芽兩葉”的標準,將新鮮採摘的嫩桑芽經過清洗處理、真空包裝、冷藏速凍後銷往各地,讓消費者也能吃上德保人餐桌上的“上湯桑芽”。
柑橘是南山區幫扶德保以“園”形式建設的又一個特色産業園。
都安鄉土地貧瘠、道路交通不便,發展産業一度十分艱難。2016年開始,南山區幫助該鄉完善交通設施,同時投入500萬元,打造廣東粵桂柑橘生態産業園。2017年,運營企業吸收淩雷、多益、隴幹、淩圩、三合5個村集體入股産業園,解決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貧困戶産業覆蓋的問題。如今,2000多畝的柑橘樹上挂起拇指大小的果子,長勢喜人。目前,僅柑橘産業就為淩雷村帶來4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剩餘4個村有望於今年11月實現2萬-3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廣西日報記者 淩 聰 實習生 蔣馨穎 通訊員 陳仁寶)
據了解,2016年以來,在南山區的對口幫扶下,德保縣建成粵桂桑蠶示範園、粵桂柑橘示範園和粵桂高山油茶園等,讓貧困戶以土地、扶貧資金和勞動力等方式深度參與到扶貧産業園發展,帶動3.9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入園”增收。同時,構建産業生産、運輸、銷售全鏈條,確保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