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駱 怡
8月15日一大早,在賀州市平桂區鵝塘鎮明梅村蔥蘢的山林間,村民們正在忙著給草珊瑚除草。
村民黃土清告訴記者,雖然今年受疫情影響,但春耕開始後他及時翻耕土地,按原計劃種植大肉姜、芋頭。隨後,村裏引進公司發展林下中藥材草珊瑚種植,他也加入種植隊伍。
這幾年,賀州在明梅等6個土瑤聚居村實施“人均一畝茶、戶均兩畝姜、村均萬畝杉”的産業發展思路。目前已累計種植優質茶葉8177畝、大肉姜3783.99畝、杉樹8.1萬畝,達到人均1.16畝茶、戶均3.01畝姜、村均1.35萬畝杉,提前實現了産業發展目標。
今年,賀州市進一步加大中草藥、蔬菜等特色産業發展規模,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幫助外出務工受阻的貧困村民在家發展産業增收致富。目前,這6個土瑤村已種植草珊瑚面積達3400多畝。
隨後,記者來到另一個土瑤聚居村——新民村,看到田裏的茭白已有1米多高,綿延數百畝。如今,新民村村民種植技術日漸成熟,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茭白已經成為新民村的重點扶貧産業。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賀州6個土瑤村都在發展特色鄉村旅遊。明梅村的明梅頂土瑤特色旅遊項目將民俗文化與觀光旅遊結合;金竹村瑤繡扶貧車間展示瑤繡手工藝品和傳統服飾;獅東村大衝寨打造土瑤風情旅遊和民俗博物館……
“人均一畝茶、戶均兩畝姜、村均萬畝杉”打牢了脫貧基礎,加上中草藥、蔬菜、鄉村旅遊等特色産業加持,賀州6個土瑤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這些年,賀州市注重將扶貧産業融入全市重點打造的産業集群,增強扶貧産業競爭力,使扶貧産業真正成為貧困群眾脫貧的源頭“活水”。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賀州提出培育的“3+6”産業集群中,“3”指的是生物制藥産業集群,“6”包含有現代特色農林産業集群、大健康和文旅産業集群。
建設生物制藥産業集群。賀州的目標是建設健康雲港新興産業園區,擴大生物制藥産業規模,爭取用5年時間,把賀州打造成為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及長三角區域的醫藥研發成果轉化基地和廣西健康醫藥産業基地。
此外,通過現代特色農林産業集群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米袋子”“果園子”;大健康和文旅産業集群是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康養旅遊首選地。
根據提出的“3+6”産業集群,賀州指導各縣(區)做好特色扶貧産業的發展規劃,融入産業集群發展中。在做好優質稻、食用菌、蔬菜、畜禽等“短平快”産業項目的同時,積極發展中草藥、水果、茶葉、油茶、林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中長線産業項目。
“我們做好特色産業發展規劃,確定好特色産業發展重點,並貫徹落實好特色産業以獎代補政策,服務好貧困群眾産業發展,全力對接農産品産銷,使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産業的熱情高漲。”賀州市市長林冠説。
目前,賀州縣級“5+2”特色産業綜合覆蓋率達到94.25%,覆蓋7萬多戶貧困戶;248個貧困村脫貧,“3+1”特色産業覆蓋率均達到了90%以上;全市281個貧困村均實現了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産業示範基地(園)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