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集體經濟造就全國文明村
北海市銀海區僑港鎮亞平村,毗鄰城區,面向大海,是全廣西市轄區管轄的行政村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全村135戶595人,黨員25人,是首批全國文明村。
看著村民安居樂業的樣子,誰也不曾想到,該村曾是個“問題村”。“當初,亞平村是北海市唯一沒有建立黨組織的行政村。由於沒有主心骨,村莊管理混亂、治安不好,群眾上訪不斷,什麼事情都幹不成。”老支書陳付説。
要致富建支部。經各方努力,1994年亞平村成立黨支部,全村建章立制,全面開啟黨建引領的快速發展的新局面。
激活村級集體經濟“一池春水”,是亞平村“翻身”的秘訣。1993年,亞平村600多畝土地被政府徵收,獲得430多萬元徵地拆遷補償款。當時,大多數村民主張把補償款一分不留分到個人。但村“兩委”經過反復動員,做通了群眾思想工作,將部分補償款投資建設臨街商鋪出租,亞平村有了第一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當年就實現收入12萬元。此後,商鋪規模逐年擴大,2007年商鋪規模達到520間。
首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取得成功,村黨支部贏得了村民的信任,亞平村又先後辦成了屠宰場等一批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從2000年起,亞平村集體經濟每年以超10萬元的速度遞增,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一度高達160多萬元。
亞平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該村毗鄰北海銀灘旅遊景區,為服務北海跨越發展的大局,自2013年開始,村裏的土地和臨街商鋪相繼被徵收,村集體經濟逐年萎縮,最少的一年降至10萬元。
走什麼樣的産業發展之路?村“兩委”果斷給出答案:依託僑港旅遊資源,堅定不移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之路。亞平村積極嘗試與城市經濟接軌,2015年成功引進國際一線汽車品牌4S店項目,不僅提升了村容村貌,每年還為村集體經濟創收50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的華麗轉身。2017年,亞平村將閒置的一棟2000平方米的臨街樓房改造成民宿,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
同時,亞平村注重通過發展集體經濟輻射帶動全體村民增收致富,形成了辦成一個項目、帶富一方百姓的“鯰魚效應”。2019年亞平村主動謀劃,申請上級財政支持和村委自籌資金共80萬元,建設亞平村民宿驛站(旅遊接待服務站),對經營家庭旅館的村民進行培訓,優化管理、提升服務,特色民宿生意日益紅火。
“8月以來,客房每天都爆滿。”最近,58歲的村主任林廣德工作之餘,比平時還要忙碌,幾乎每天充當一次臨時“導遊”,義務帶遊客到海鮮排檔消費。他是亞平村較早改造自家樓房經營旅遊民宿的村民,擁有30間客房50張床,僅此一項年收入就達20萬元。
據了解,目前亞平村共有民宿、家庭賓館31家,餐飲企業9家,出租樓房100多棟,村民從事家庭賓館、民宿、餐飲、旅遊工藝品加工等産業,形成以商貿旅遊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格局。全村家家有産業,人人有事做,實現了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村民富裕。(記者 管林華 通訊員 吳 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