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寧市隆安縣都結鄉 因地制宜施良策 精準發力戰貧困
南寧日報  2020-09-11 16:00:40

  原標題:隆安縣都結鄉

  因地制宜施良策 精準發力戰貧困

南寧市隆安縣都結鄉 因地制宜施良策 精準發力戰貧困

  隆安縣都結鄉達利村村民在扶貧車間工作,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隆安縣都結鄉供圖)

  隆安縣都結鄉是南寧市唯一的深度貧困鄉,地處石漠化片區,石山面積佔90%,屬大石山區鄉鎮,2015年經精準識別,共有貧困村16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1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4092戶16175人,貧困發生率39.68%。 

  近年來,都結鄉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在隆安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鄉脫貧摘帽目標任務,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紮實推進深度貧困山區精準脫貧工作,全面打贏深度貧困山區脫貧攻堅戰。2019年都結鄉貧困發生率降至1.26%,全鄉所有貧困村全部出列。 

  精準施策拔窮根

  超常舉措促脫貧 

  65歲的李明光是都結鄉隴割村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後,她離開住了大半輩子的危舊房,住進了敞亮的樓房裏。 

  “光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不行,要想讓所有貧困群眾脫貧,實現小康,還得要發展生産一批、發展教育一批以及社會保障一批等實施‘五個一批’,確保所有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增收。”都結鄉黨委書記隆耀強説。 

  為此,都結鄉推出一系列幫扶到點上、到根上的針對性舉措,做好大力推進産業發展、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減貧成效。 

  這其中,實現跨區域供水,解決群眾飲水“痛點”,變“民生痛點”為“發展支點”,成為最為貧困群眾稱道的為民工程。 

  2016年以來,都結鄉先後建成和完善了隴選片區、都結紅光玉良片區、平榮片區等3個片區的集中連片跨區域供水工程項目,解決了2萬多山區群眾“吃水難、水難吃”的難題,讓全鄉100%的群眾全部喝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 

  “村民喝上了放心水,可以集中精力去謀發展,脫貧增收信心更足了。”隴選村第一書記李敏説。 

  凝心聚力謀發展

  脫貧成效振人心 

  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目前全鄉有3+1特色産業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3373戶;全鄉共培育致富帶頭人100人;所有貧困村都已經建成産業基地示範園,並投産運行。截至今年6月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0萬元的有平榮村,10萬元以上的有龍民、榮朋2個村,其他13個貧困村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零的突破。 

  脫貧攻堅,基礎為先。五年來,都結鄉累計投入3812萬元(不含縣級部門實施的項目),大力實施道路交通、人飲工程和公共服務等項目,全鄉農戶100%接通生活用水、用電,20個村(社區)100%通水泥路、通網絡寬頻。全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每年超過98%,貧困人口100%有醫療保障且住院醫療總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90%以上。全鄉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貧困人口100%納入農村低保範圍。全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每年超過96%,貧困人口參保率100%,60周歲以上(含)參保老人100%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2015—2019年,全鄉累計脫貧3870戶1567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2019年的1.26%,全鄉所有貧困村全部出列。 

  強化責任擔使命

  盡銳出戰攻高地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都結鄉脫貧攻堅工作,該鄉堅決落實好幹部包村工作責任制,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用堅強的黨性確保脫貧攻堅品質和成色,讓黨旗在脫貧攻堅主戰場高高飄揚。 

  同時,都結鄉創新舉措,採取“人臉識別”考勤系統,加強對全鄉幹部職工和駐村工作隊的組織管理,以鐵的紀律、鐵的作風、鐵的手腕,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貧困鄉和11個深度貧困村堡壘。 

  摘掉窮帽子後,如何鞏固脫貧成果?該鄉堅持做好“四類人員”扶持工作,今年初全鄉新識別出邊緣戶12戶52人,監測戶39戶162人;落實未脫貧戶、農村特殊貧困群體、邊緣戶、脫貧監測戶四類人員扶持補助經費35.7754萬元。4月非固定性村級扶貧公益性崗位共聘用538人,已發放工資49.205萬元。 

  繼續實施一戶一增收項目和推進使用扶貧車間。在疫情期間産業獎補方面,今年上半年,都結鄉向貧困戶第一批發放1397.4241萬元,扶持2694戶實施疫情期間産業獎補項目;邊緣戶第一批涉及21戶,累計發放10.5345萬元;發放貧困戶勞動力轉移就業補助485戶,發放補助金額117.628萬元。 

  本報記者胡光磊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