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南寧那馬鎮:脫貧戶“老黃”的幸福生活
壇板幸福湖夜景。譚毅攝
除草、施肥、剪枝……在廣西南寧市良慶區那馬鎮壇良村壇板坡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裏,無論春夏秋冬,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在那曬得黝黑的臉龐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他,就是壇板坡脫貧戶黃大林,村裏人都稱他“老黃”。
老黃今年60歲,是土生土長的壇板坡人,自小家中貧窮,沒上過學。長大後,也沒有一門像樣的手藝。因為窮,老黃單身了幾十年。直到48歲那年,老黃才結婚成家,生了一個兒子。三口之家的生活重擔都壓在老黃一個人的肩上。
“以前一家三口擠在泥瓦房裏,屋外下大雨屋內就下小雨,房屋隨時都有可能崩塌。”回憶起以前的生活,老黃一度哽咽。住了一輩子泥瓦房的他,做夢都想讓全家住上新房子。然而,守著幾畝地,連養家糊口都是緊巴巴的,更不用説攢錢建房子。
2015年,脫貧攻堅戰正式打響。為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住房問題,當地政府以危房改造為契機,幫助老黃一家蓋了一層新樓房。
同年,當地政府引進多家現代農業龍頭企業,老黃把家裏的土地流轉給了進村企業,每年可獲得1萬餘元的租金。後來,他又在當地政府的“牽線搭橋”下,在廣西桂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態農業示範基地當起了“上班族”。
廣西桂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態農業示範基地是一家以柑桔種植為主導的自治區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基地為當地不少閒散在家和轉移就業過渡期的村民提供就業工作崗位,固定工人均年收入超20000元。
“我在這裡每個月工資有3000多元,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和開心。”老黃説,他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上班的地方離家只需步行2分鐘,既能掙錢又不耽誤照顧家庭。
有了好政策,自己又踏實肯幹,老黃早在2016年就順利脫貧。生活慢慢有了起色後,老黃手裏有了余錢,他在原來一層樓房的基礎上,又加蓋了一層樓。老黃心裏盤算著,等以後兒子娶媳婦回來,也有足夠的空間居住。前不久,老黃還花上千元買了一台雙層冰箱。
“現在基本生活不用愁了,政府還給了醫療、住房、教育、殘疾護理等一系列補貼,這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對於未來,老黃信心滿滿。
只要付出努力,生活總會好起來,這是老黃始終堅信的。對於老黃來説,摘掉“窮帽”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他要繼續做好基地管理員,當好家裏的頂梁柱。他希望兒子能在學校好好學習,掌握一技之長,長大了也能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良慶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壇板坡,還有許多像“老黃”一樣的貧困戶感受著“家門口就業”等幫扶政策給生活帶來的改變。
曾經的壇板坡,是一個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的小山村;經過多年發展,如今的壇板坡已逐步建成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成為自治區現代農業發展示範村。村民的精氣神也隨之提振,大家將生活的變化編成嘹羅山歌,每週演出。
壇板坡全貌。卜英豪攝
脫貧有路子,致富新樣子。壇板坡的變化,更折射出良慶區多年來的脫貧攻堅路。
通過實施“一核兩區三帶”發展戰略,良慶區將10個貧困村串點成鏈,以黨建促脫貧為引領,以龍頭企業為主導,以特色産業為突破,推動了扶貧産業發展逐步走向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輻射帶動了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陳燕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