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楊雲):10月25日,2018年中國·貴陽(修文)第六屆國際陽明文化節開幕,與會嘉賓學者就“良知之光·共建共享”的主題展開討論,一致認為陽明學具有經世致用的意義。
陽明學在中國哲學史上有特殊的意義。中國文化書院院長王守常認為,“陽明學是中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陽明先生提出‘致良知’和‘事上練’,於今天的社會可以説有重大意義。”
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中國陽明文化園“致良知”摘文。(攝影 楊雲)
“陽明學博大精深,當前仍然有很多可借鑒的價值。”《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李春林説,“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永遠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永遠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致良知的精義是,以每個人本具的道德理性為基礎,在實踐中擴大知識、意志、情感、直覺諸能力,熔鑄成一個精神活動的總體;在處理具體事務中,精神活動的諸內涵互相依持、互相激發、互相輔助,共同完成對當前遇到的具體問題不拘一格的解決。”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學智認為。
2018中國·貴陽(修文)第六屆國際陽明文化節開幕式現場(攝影 盧勇)
“知行合一”“致良知”作為陽明文化的思想精髓,強調人要有是非善惡觀,遵從於自己的內心去實踐。“良知之光·共建共享。”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認為,“大道至簡,從陽明文化的致良知之光,可以探索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原點。”
“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具有跨越時空和民族的思想指導意義,對當下的韓國社會發展文化教育也具有現實幫助。”韓國陽明學會副會長金世貞説,“從2002年開始,參加了五屆中國·貴陽(修文)陽明文化節的體驗讓自己變得更加理解知行合一的時代價值,以文化為紐帶,中韓兩國人民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尊重實現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和進步。”
“俄羅斯文學家、歷史學家、漢學家一直關注和研究中國陽明學思想對中國社會會具有怎樣的影響和現實意義,學術界能夠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怎樣的方案。”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研究員魯登寇強調,陽明學中“知行合一、致良知、事上練”等思想有利於提高現實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