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傳承花鼓技藝 弘揚苗族文化
近日,來自正大鎮麻洞、多勞、塘邊等6個村500余村民、學生、演員在麻洞村進行苗族花鼓舞培訓,為春節期間花鼓表演做準備。
村民在練習打花鼓
培訓現場,參培村民在花鼓非遺傳承人、鼓王龍雲輝的輔導下,舞動著手中鼓棒,敲起了猴鼓、推磨鼓、插秧鼓等,神采飛揚,熱鬧非凡。
村民在學習花鼓相關知識
正大鎮瓦窯村是松桃苗族花鼓藝術的發源地,歷史悠久、保存完好。據龍雲輝介紹,我縣花鼓主要有迎賓鼓、喜慶鼓、攔路鼓、敘事鼓等80余種類型,表現為祭祀、勞作、休閒等生産生活場景,摹倣動物形態,抒發苗族人民對勞動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趣。
苗王城花鼓隊
“花鼓舞是一種無伴奏原生態群體舞蹈,有120多式,200多種打法,表演的場合多是祭祀、耕作、慶賀、招親、迎賓、玩年等。”龍雲輝説。
老年人花鼓隊
為了傳承苗族文化,2013年成立了花鼓協會,截止日前,已發展會員107名,形成在瓦窯片區多勞村、麻洞村、塘邊村等村村民做到人人學花鼓舞、個個會打花鼓的良好氛圍。同時廣泛開展花鼓培訓,不定期到各村寨開展花鼓培訓,松桃縣把花鼓帶進了貴州大學、貴州民院、松桃各中小學等校園,吸納了花鼓愛好者6000余名,培訓學員5萬餘人次。
縣民族中學花鼓隊
除此之外,松桃縣還把花鼓引入課堂及景區。“把花鼓舞藝術引進課堂,不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門課程,也是將民族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我們還將花鼓舞改編成花鼓操,讓每一位學生都學習花鼓操。”松桃民族中學花鼓舞教師吳志勇説。
縣職校學生在表演花鼓操
松桃苗王城成功打造成旅遊景區後,把苗族花鼓、絕技、苗歌等特色民族引進景區,豐富景區文藝文化,解決就業,增加群眾收入。據了解,該鎮因打花鼓在苗王城景區當演員有35人。
縣職校花鼓操
塘邊村村民龍海蓉從小喜歡打花鼓,苗王城景區建成後,來到苗王城當演員,月收入2000余元。
正大鎮多勞村村民打花鼓歡慶新年
“我們在景區平時每天演出一場,週末兩場,就是打花鼓、唱苗歌、跳一支舞蹈,晚上還可以回去照顧家裏,比以往出去打工好多了。”龍海蓉對這份工作十分滿意。
當前,打花鼓已成為松桃各族群眾參與最廣泛的一種民族體育活動,不論是民間傳統節日、喜慶豐收、盛大活動、迎接貴賓,還是農閒時節自娛自樂,都可見到熱鬧喜慶的打花鼓。
盤石鎮小學生在學習打花鼓
據了解,1994年,正大鄉瓦窯花鼓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為“苗族花鼓藝術之鄉”,2005年,松桃“花鼓舞”被列為貴州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1989年起,隨著貴州省和國家的有關藝術團成功出訪了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德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得到了中外觀賞者的高度讚譽,被中外學者和遊客稱讚為“當代中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作者 龍元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