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消息:7月21日至27日,清華大學Coach計劃公共部門教練團小組成員楊萌和楊明權兩名碩士研究生,到新區開展為期一週的生活垃圾分類社會實踐活動。
楊萌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楊明權來自清華大學。他們此次到新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社會實踐活動,旨在學習基層幹部服務群眾工作經驗,了解國家大政方針在基層落實情況。
7天時間,楊萌和楊明權先後與新區垃圾分類專班工作人員走村入戶,做問卷調查,並與新區垃圾分類專班赴遵義考察學習花茂村、茍壩村庭院經濟等。深入了解以後,他們對新區基層幹部苦幹實幹的工作作風表示稱讚,對新區目前正在探索實施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提出建議。
楊萌説,無論是垃圾分類宣傳還是制度體系建設,貴安新區做得都不錯。結合貴安新區良好的生態環境與中藥植物學專業知識,楊萌建議貴安新區在農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同時,可考慮種植一些有藥物價值和觀賞價值的植物,形成可觀賞和可藥用的生態産業,幫助村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以龍山村為例,我發現這裡有許多珍貴的植物藥材,如野百合、蔥蓮、彼岸花,這些都是有很強的觀賞價值還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如果大面積種植,形成‘百合谷'’彼岸花海‘等,肯定會吸引很多人前來觀光旅遊,産生經濟效益。”楊萌説。
“貴安新區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做得很不錯,這和垃圾分類工作專班紮實開展工作有很大關係。”楊明權説。鋻於目前宣傳對象絕大部分是中年以上的村民,他建議宣傳還可以在年輕人、特別是學生上下功夫,因為學生容易培養環保意識,而生活垃圾分類習慣只是良好環保意識中的一小部分。(文 王亞蘭 任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