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蘄春茅山小學校長張燕"追夢"記
湖北日報  2018-04-25 10:12:06

  沉重行囊,盛放開闊的人生

  ——蘄春茅山小學校長張燕“追夢”記

  殘缺雙腿,無礙人生腳步的鏗鏘前行;柔弱胳膊,不妨肩負千鈞的堅韌挺拔。

  紮根鄉村課堂18年,34歲的蘄春縣茅山小學校長張燕闡釋著別樣人生。

  4月23日,看著拔地而起的幼兒園大樓,張燕百感交集,“孩子們終於有了‘家’。”

  出生在蘄春縣茅山村普通農家的張燕,因為一場“小兒麻痹症”,將父母“希望她像燕子一樣飛翔”的祈願擊得粉碎。兩次大手術、伏在父母背上長大,成為童年裏最刻骨銘心的記憶。不懈的康復訓練,終於讓張燕在10歲那年甩掉雙拐。

  2000年春,帶著美好憧憬,張燕踏進茅山小學的大門,當上代課教師。初中畢業的她,小心翼翼地呵護這份難得的工作。一摞摞備課筆記,一個個深夜伏案研習,一遍遍在家人面前反復試講,換回了孩子們每學期單科測試名列全鎮前茅的成績。

  可連續3年,代課老師每月工資僅350元,張燕心生退意。

  然而,孩子們熱盼的目光,一聲聲“老師,我們接您回去”的呼喚,讓張燕內心的堅持七零八落。

  被自己的學生牽掛,不就是教師最大的驕傲嗎?張燕決定,重返三尺講臺!

  學校裏,大多是留守兒童。除了教學上辛勤付出,張燕還得給孩子們做飯,給他們買一些學習用品。2010年,孩子們心目中的“老師媽媽”當選為茅山小學校長。

  學校的破敗狀況深深刺痛著張燕的心,一幢斑駁的4層教學樓,一溜低矮瓦房,便是學校全部家當,沒有食堂、宿舍。夏天,幾十個孩子擠在跼踀的教室裏睡覺。張燕抑制不住心酸,下決心要改變學校面貌。

  2011年,張燕無意中看到一檔大型公益節目,抱著讓更多人來關注農村教育的想法,張燕報名參加。節目播出後,幾家愛心企業捐資100多萬元幫學校修建體育場地、添置食堂桌椅,各地援助物品紛至遝來,一所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新學校有了嶄新模樣。

  2013年,學校通過了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驗收,成為蘄春縣農村示範學校;2016年,被評為“湖北省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學校。一個個從茅山小學轉走的孩子,又轉回來了。

  奮鬥的艱辛換回滿滿的幸福。2016年,張燕通過招錄考試,成為一名公辦教師,並先後獲得全國希望工程燭光獎的引領獎、省五四青年獎章。一份愛情,也悄然而至。

  茅山小學附近4個村有大量留守兒童,卻沒有一所公辦幼兒園。去年,縣裏批准茅山小學開設幼兒園。170名幼兒來了,卻只能擠在小學的哥哥姐姐們騰出的兩間教室裏,中午就趴在桌上睡覺。

  四處奔走,資金湊齊,大樓一點點建起來,但近10萬元的裝修設計費又讓張燕犯起愁來。

  常來學校幫扶的青年志願服務隊負責人劉金,聽説這事,主動找上門免費設計。3個月後,劉金把十余名專家反復修改的設計方案送到學校。

  “五彩斑斕的美術室、充滿童趣的活動中心……”張燕一遍遍摩挲著裝修圖紙,愛不釋手。2018年9月,幼兒園的孩子們就可搬進新大樓了。

  “生活雖然清貧,但能幫助孩子們實現夢想,我便是最富有的校長。”張燕説,有了愛的力量,我們的教育才更有意義。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胡蔓、楊麟、通訊員張華

編輯:楊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