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解改革發展的最大公約數——記天門市委書記吳錦
新華社  2018-10-16 13:25:58

求解改革發展的最大公約數——記天門市委書記吳錦

吳錦(左六)與群眾開“院子會”(2014年10月22日攝)。 新華社發

  以身作則,每年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車間工地、田間地頭、街頭巷尾調研督導;敢為善為,對改革發展中的瓶頸和難題敢於動真碰硬,求解改革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他就是湖北省天門市委書記吳錦。2013年6月,吳錦調任天門後,面對天門這個工業基礎薄弱的農業大市,明確發展是第一要務,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項目建設作為推進高品質發展的引擎,實施生態修復工程。近年來,天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湖北省前列,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動真碰硬,算“生態賬”

  天門河是漢江的一條支流,在天門境內全長109公里。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天門河城區段兩岸民居無序發展、污水橫流,導致天門河水體污染嚴重,對周邊居民健康造成危害,嚴重影響天門的城市形象。

  “自2008年起,天門就啟動了天門河改造一期工程,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直到2013年,還有一半的沿岸房屋未搬遷。”天門市竟陵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楊寒説。

  面對天門河這一“老大難”問題,吳錦下定決心啃下“硬骨頭”。調任天門後,多次對天門河“把脈問診”,進村入戶了解搬遷戶實際困難和問題,爭取理解和支持。

  在吳錦的強力推進下,2015年底房屋徵收工作全面完成。隨後,天門河城區段清淤截污工程、天門河、漢北河流域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四湖六河”建設等迅速啟動。

  如今,天門河水環境逐步改善,長期保持Ⅱ類水質,配套建設的濱河步道景觀帶成為群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城在綠中、推窗見綠、舉足遊園、移步換景”成為天門市民愜意的生活圖景。

  “繡花”功夫,算“民生賬”

  天門龍骨湖邊,成片的高標準池塘一個連著一個。養殖大戶劉鋒2018年喜獲豐收,而就在2016年,當他面對被淹的農田和池塘,一度手足無措。

  2016年7月,天門遭遇特大洪澇災害,15個鄉鎮151個村被淹,受災人口達到103萬人,直接經濟損失59.66億元。

  抗洪救災歷時30多天。吳錦作為天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在一線靠前指揮,組織動員2800多名機關幹部、2萬多名群眾展開艱苦作戰。

  面對天門漢北河水位長時間居高不下,沿線堤壩出現大面積漫溢險情,吳錦果斷決策,組建1000余人的應急救援分隊,緊急組織動員漢北河龍骨湖分洪區涉及的3.2萬人在6小時內安全轉移,為分洪贏得了處置的主動權。

  在天門黃潭鎮的萬紫千紅生態果園,前來採摘的遊客絡繹不絕。果園負責人楊西林説,“2016年夏天,果園被洪水淹沒,損失達到上百萬元。吳書記來慰問我們,提出給我們提供無息貸款和受災補貼,幫助我們恢復生産,給我們吃了定心丸。”

  而楊西林近年來從種植棉花轉為種植水果、發展觀光農業,正得益於天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各鄉鎮提供因地制宜的發展路徑。

  天門種植棉花歷史悠久,然而隨著市場變化,棉花産業一度面臨“雇工難、效益低、品質弱,收儲佔壓資金大、逆價拋銷國家補不起”的尷尬局面。

  吳錦上任天門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綠色、生態、有機、富硒等特色,調減棉花種植面積40萬畝以上,引導農民種植花椰菜、菊花、中藥材、淺層藕等經濟作物,推廣綜合種養模式,提升土地産出綜合效益。

  曾經主要生長棉花的土地,如今長出了10萬畝蘿蔔、8萬畝花椰菜、3萬畝中藥材、菊花、樹莓;推廣20萬畝稻田綜合種養,建起了生態農莊、特色民居,興起了鄉村旅遊。

  拼搏趕超,算“經濟賬”

  吳錦最憂心的是天門經濟發展不夠,他帶頭招商引資,努力將項目建設打造成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引擎。

  2017年,徐工集團在天門佈局環保産業基地。為了引進這家行業巨頭,吳錦組織有關部門深入研究徐工發展戰略,結合天門區位優勢提出合作計劃,多次真誠交流,最終爭取企業佈局天門。

  徐工湖北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維説:“天門抓發展的氣場、幹部隊伍的激情,猶如一塊巨大的磁石。”

  近年來,天門提出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強化工業優先、招商優先、項目優先、環境優先“四個優先”意識,持續開展服務企業“百日親商”、招商引資“百日競賽”、項目建設“百日會戰”、幹部作風和發展環境“百日整治”等活動。

  湖北宇電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年將主體生産基地遷到天門,該公司總經理張文博説:“年初徵地,年底投産,公司建設特別快。天門在招工、人才落戶、流動資金等各方面給予支持。預計2018年公司産值將達到2個億。”

  5年多來,天門招商引資碩果纍纍,工業稅收、落戶上市公司、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比2012年翻兩番。2017年,天門招商引資新簽協議項目202個,同比增長55%。(新華社記者羅鑫)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