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擔當就是不讓一人掉隊——記棗陽市七方鎮黨委書記程建勝
湖北日報  2018-11-08 10:17:22

  9個省級貧困村,19個市級貧困村,貧困人口2910戶、6151人。“難度大、任務重,你要考慮好。”兩年前,程建勝還未上任棗陽市七方鎮黨委書記時,有人善意提醒。“幹部就是要為百姓解憂,瞻前顧後不是幹部應有的作風。”程建勝斬釘截鐵。

  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擔當,是想方設法為人民

  “既要雪中送炭,也要授人以漁。”程建勝帶領全鎮黨員幹部,一邊與貧困戶“結窮親”,一邊引項目,“輸血”和“造血”並舉。

  “你是棗陽走出的娃娃,現在七方鎮的百姓需要你。”恰逢襄陽市漲才藥業公司總經理張勇回鄉建廠,程建勝上門做工作。

  破舊的木門、裂縫的墻壁,與孫子相依為命的老兩口……程建勝帶著張勇走訪貧困戶,尋找産業扶貧的路徑。

  沒有資金怎麼辦?程建勝提議村集體成立艾葉種植業合作社,為貧困戶提供種苗、化肥、機耕。産品往哪賣?與漲才藥業協商讓其負責技術指導和收購。

  “簽訂保護價,每畝艾葉收入能達到2500元,市場不好時也不擔心賣不出價格。”貧困戶鄭中學將家中的8畝地都改種了艾葉。

  沒有經濟來源的張光運也心動了,以高於市場價流轉了家裏8畝田地,加上種地勞務費和流轉土地的産業獎補,每年有8000元的穩定收入。

  説服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作擔保為貧困戶貸款,貧困戶利用貸款購牛寄養在合作社,每年獲得分紅,“代養寄養”模式帶動了117戶貧困戶脫貧。

  提議公司免費發放雞苗給貧困戶,公司優先收購貧困戶的成品土雞和土雞蛋,“放養散養”模式帶動了148戶貧困戶脫貧。“鎮內企業務工”模式、“反租倒包”脫貧模式、“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在程建勝的帶領下,28個貧困村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産業脫貧模式,受到農民和企業的歡迎。

  “問題”企業變成香餑餑

  擔當,是遇到難題不推脫

  2016年初,張仁貴與正大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在七方鎮辦一家標準化養豬廠。然而土地手續和環評手續卻遲遲辦不下來。

  項目停滯了幾個月,張仁貴著急,得知此事的程建勝也跟著著急。怎樣才能確保環保、發展兩不誤?“養豬場可能會産生污染,環保督責怎麼辦,還是不要搞了。”有幹部建議。“辦法是想出來的,哪能遇到問題就往後退。”程建勝説。“養豬場可以辦,但前提是不能污染環境。”程建勝向張仁貴提出兩點建議:建立6000立方米沼氣池,排泄物沼液生化處理要達標;種養結合,循環再利用,在可能污染的區域種植經濟作物。

  搞養殖的老闆哪懂什麼種植,況且還需要再流轉土地,企業成本也得增加。張仁貴面露難色。“技術、流轉,我們都會幫你想辦法。但如果你不配備治污設施、不搞循環農業,那就不要辦廠了。”

  在哪種植作物、沼液處理如何達標、流轉戶工作如何落實……反復溝通、協調,2017年3月,種養結合的成傑生態養殖科技有限公司終於建成投産。

  一邊生態養豬,一邊循環利用處理達標的沼液沼渣種植黃桃、南瓜,進行稻蝦共作、藕鰍共養,公司的年收益達到了1500萬元,40多名流轉戶也被招收為員工,其中還包含9個貧困戶。“收益比單純養豬還好,也從沒有接到污染投訴,公司還被納入襄陽市重點企業。”昔日的“問題”企業,如今成了鎮上的香餑餑。

  別人不敢要、不敢落實、不敢承擔實施責任的項目,都成了程建勝眼中的寶貝。兩年來,七方鎮向上爭取國家預算內投資項目3億元,引進外來投資10億元,激活七方經濟的“春水”。

  帶著專班挨家挨戶做工作

  擔當,是群眾利益大於天

  “路面加寬、抬高,把我家大門都堵住了。”段鳳娃抱怨。

  段鳳娃家門口的路,是七方鎮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主幹道,也是通往316國道的致富路。“這條路修好了,你家種的艾葉、瓜果是不是更方便運出去了?”程建勝問。

  對於修路,段鳳娃很是支持,但修到自家門口時卻不樂意了。“其他人對修這條路怎麼看?”“其他人都説好。”道路打通後,兩個大項目、上億元的項目資金將在這條路上奔馳。“那假如你是村幹部,為了全村發展,你要怎麼辦?”段鳳娃無言。

  群眾思想要做通,問題也要解決。程建勝立馬聯繫施工方給出解決方案,逐步墊高路基,打造一段坡路,方便人車出行。“要把道路‘通’到老百姓的心坎裏。”這是程建勝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我們也是看到了政府招商引資的決心與努力,才選擇入駐七方鎮。”正大集團董事長楊秀濤説。

  企業建廠需要徵用、流轉土地,程建勝帶著專班挨家挨戶去做工作;農産品需要外運,他借助國家項目的拉動,解決鎮區所有主幹道的硬化和提檔升級。“擔當是不讓一人掉隊,是群眾利益大於天,是帶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程建勝説,一級帶著一級幹,齊心合力擔起百姓的一片天,便是基層幹部的最高責任。(湖北日報見習記者 王婧)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