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國海外華校校董聚焦百年晉商文化
2016-07-04 10:20:25  |  來源:中新網  |  編輯:段雯婷

25國海外華校校董聚焦百年晉商文化

  中新網晉中7月3日電 (記者 胡健)來自盧森堡的雅克在平遙古城摔倒了,年過半百的他被眼前明清時期的縣衙所震撼,忘記了腳下半米高的臺階。他拍拍塵土,皮實地站了起來,依然用一台小相機記錄著他眼裏的平遙。 

  這是3日發生在2016年“華文教育·傑出人士華校校董華夏行”晉中站的一幕,和雅克一樣,210位海外華校校董在第一次踏上山西這片歷史文化深厚的土地上時,眼裏充滿了好奇。他們要把此行的所見所聞告訴25個國家的華校學生。 

  “華夏行”第二天,210位海外華校校董從山西太原驅車來到晉中。當日上午,一行人來到佔地12萬平方米的“中國第一儒商舊居”常家莊園。令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幾百年前的一個商人竟然可以擁有如此華貴的建築群,對當年手握中國經濟命脈的晉商留下了第一印象。 

  在清代,晉商已成為中國勢力最雄厚的商幫。彼時,山西人開始開拓海外市場,在莫斯科等十多個城市都有山西人開辦的商號。 

  從常家莊園乘車一個多小時就是平遙古城,一行人分批次參觀了古城墻、縣衙、日升昌票號,實地體會到源遠流長的晉商文化在這座古城裏的傳承。 

  十多年前在盧森堡的一次攝影展上,供職于盧森堡教育部的姚萍蘭第一次看到平遙古城的壯觀,從此便在心裏埋下對平遙的嚮往。“這次可以説圓了我十多年的一個夢,來到這裡後,跟之前在影像裏的印象有很大差別。到處都是幾百年曆史的建築,走在街道很有穿越的感覺。” 

  馬來西亞保佛公民小學校董鄧漢明説,馬來西亞華校校董有34人參加此次華夏行,大家對於此次活動的熱情很高,尤其是這裡厚重的歷史文化,對今後在馬來西亞開展中國文化的教學工作有很大幫助。 

  此次2016年“華文教育·傑出人士華校校董華夏行”為期12天,25個國家的210位海外華校校董參加。7日結束山西的行程後,一行人將前往河南洛陽。 

  平遙古城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1986年12月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同古城周邊的雙林寺、鎮國寺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