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風動區塊鏈
2016-12-16 10:19:11  |  來源:經濟日報  |  編輯:許煬

圖片默認標題

  與傳統的中心化賬本系統不同,區塊鏈通過分佈式的産權管理,以公開透明、不可更改和可追溯的方式來創造信任,發展信用,從而讓價值交換過程中的摩擦系數降低,實現零邊際成本

  除了底層技術、業務以及數據的標準化問題外,區塊鏈還面臨著性能、容量和可擴展性等一系列技術方面的挑戰,其深入推廣應用需要一個整合和發展的過程,需要業界各方的共同努力

  繼比特幣之後,又一個“高冷”名詞——區塊鏈,闖入了公眾視野。

  在一些國際金融和科技巨頭擎起區塊鏈大旗後,近日,國內較早從事區塊鏈投資的萬向控股與分佈式資本宣佈斥資1.5億元投資區塊鏈初創企業鉅真金融。無獨有偶,民生銀行三季報也宣稱,已正式加入R3區塊鏈聯盟。

  似乎就在短短1年時間裏,區塊鏈已然炙手可熱。這項曾被“數字經濟學之父”唐·塔普斯科特斷言“顛覆貨幣、商業和世界”的技術究竟為何物?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風口,抑或只是概念炒作?

  從幕後到臺前

  在比特幣誕生約7年後,區塊鏈火了。人們發現,全球第一個區塊鏈——比特幣區塊鏈上誕生的虛擬數字貨幣比特幣能夠多年穩定運行,其背後的底層技術區塊鏈發揮了很大作用。於是,在比特幣歷經價格泡沫行情趨冷後,區塊鏈作為一種單獨的技術被抽象提取出來,漸漸從幕後走向臺前。

  區塊鏈是什麼?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創新與應用聯盟成立大會暨區塊鏈薊門論壇上,北京大同區塊鏈研究院CTO畢偉舉了個例子:假設你想給小明轉賬10塊錢,不需再借助第三方可信任機構如銀行、支付寶等,只需在你的電子賬戶裏直接扣去10塊錢,在小明的電子賬戶裏增加10塊錢,這筆交易即可完成。這個過程中,區塊鏈的任務就是將這筆交易的日期、時間、參與人及交易金額記錄、複製、共享給使用該系統的每一位用戶。也就是説,每個人手裏都有一份一模一樣的賬本,而你給小明10塊錢這件事已記錄在了所有用戶的賬本中。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小明不守信用,私下將這筆交易記錄刪除或將交易金額變更為1塊錢,那該怎麼辦?這就涉及區塊鏈的一個特性——不可篡改。“一旦你和其他人對賬,系統發現有賬本和大家的不一樣,區塊鏈就會自動將‘錯誤’的賬本更正。”畢偉進一步解釋。

  簡而言之,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産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絡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與傳統的中心化賬本系統不同,區塊鏈通過分佈式的産權管理、集體自治、公開透明、不可更改和可追溯的方式來創造信任,發展信用,從而讓價值交換過程中的摩擦系數降低,實現零邊際成本。

  這一“公共記賬簿”有啥好處?區塊鏈的支持者認為,它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科技之後,目前最有潛力觸發第五次顛覆性革新浪潮的核心基礎技術。歐洲央行最近的一份報告也為此提供了豐富的想像空間,報告稱區塊鏈將主導一場迫在眉睫的商業革新。

  當區塊鏈遇上金融

  未來似乎令人期待。“10年前互聯網浪潮席捲了全世界,如今互聯網的職能從傳遞信息轉而成為傳遞價值,區塊鏈技術可謂價值傳遞的産物。”中國區塊鏈技術創新與應用聯盟有關負責人認為,區塊鏈的興起與發展,將有效地消除和減少全球財富創造的阻滯,帶來産業結構的升級和高效、極富競爭力的規模效應。

  信心源自區塊鏈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一項新型的底層IT技術,區塊鏈通過較高的信息冗余性保證了信息的安全,實現了信息再生成、傳輸存儲過程中的自我證明。“它用基於演算法和IT技術的信任建立機制,改變了傳統的依賴中心節點、信任驗證機制,構建了沒有仲介扶助下的、多參與方之間的資産和價值轉移的網絡,降低了信用建立的成本,有望推動互聯網成為新型的信用基礎設施,實現價值的有效傳遞。”工信部信息和軟體司服務業處副處長李岩説。

  這一突破塑造了區塊鏈去中心、安全、一致性和不可篡改的屬性,也決定了區塊鏈和金融的高度契合。

  “正如阿裡巴巴在買家和賣家間架設了一座信用之橋用以促成交易(買家確認收貨後再付款),區塊鏈的一個重要突破是去除了仲介機構和第三方信任機制。”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表示。他以支付行為舉例説,過去兩個陌生人要轉賬,必須依賴銀行等第三方機構,如今有了區塊鏈技術,沒有任何仲介機構參與交易,雙方也可直接完成互信的交易。

  由此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覷。除了將交易結算時間從幾週至幾天縮短到幾分鐘甚至幾秒之外,根據麥肯錫的測算,從全球範圍看,區塊鏈技術在B2B跨境支付與結算業務中的應用還可將每筆交易成本從約26美元下降到15美元,其中約75%為中轉銀行的支付網絡維護費用,25%為合規、差錯調查以及外匯匯兌成本。

  當然,除了金錢,任何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如股票、債券、對衝基金和所有類型的金融衍生品等,亦可被改造並在區塊鏈上安全地轉移和存儲。

  區塊鏈的意義遠不止於此。遠光軟體副總裁向萬紅認為,在能源互聯網建設成為全球共識的背景下,區塊鏈技術在數據加密、可信計量和去中心化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將有效破解多元交易、數據摩擦、多元信任等技術難題,滿足能源互聯網在精確計量、交互協調等方面的需求。

  李岩表示,區塊鏈的發展給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帶來了全新機遇和挑戰。從技術角度看,區塊鏈技術是具有普適性的底層技術框架,它將改變數據存儲和使用方式,也將帶動軟體開發環境、軟體連接方式和數據應用模式的創新。

  積分、奢侈品、醫療、供應鏈、保險、政務……“作為虛擬與現實世界的黏合劑,區塊鏈適用於任何涉及所有權的資産。”北京大學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朱皞罡稱。

  區塊鏈不是萬能藥

  看起來“無所不能”的區塊鏈,如今在資本領域可謂風頭正勁。2015年,區塊鏈成為美國創投中獲得融資最高的板塊。據有關研究機構統計,全球區塊鏈創業近3年的投資已超過14億美元,投資案例超過800個,涉及跨境支付、雲存儲、數據身份管理和醫療數據管理等應用領域。

  不過,看似“繁榮”的背後卻風險暗藏。據李岩分析,雖然業界已在成本、安全效率等各方面對區塊鏈進行了調整和優化,但區塊鏈在生産過程中容易造成計算和電力資源的浪費,其本身性能和效率需要提高,隱私保護和安全問題有待加強。同時,區塊鏈與各行業監管體系的融合問題不容忽視。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亦曾表示,中國人民銀行雖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討區塊鏈應用技術,但到目前為止區塊鏈佔用資源還是太多,不管是計算資源還是存儲資源,未來區塊鏈能不能應付現有的交易規模還有待檢驗。

  事實上,除了底層技術、業務以及數據的標準化問題外,區塊鏈還面臨著性能、容量和可擴展性等一系列技術方面的挑戰。“區塊鏈應該被看作形成下一代金融服務基礎設施的眾多技術之一,但它不是萬能藥,只能解決它適合解決的問題。”畢馬威合夥人張龍華坦陳。

  在業內看來,“不僅將改變下一代互聯網而且會改變人類社會”的區塊鏈看上去雖美,總體而言卻還處於探索和研究階段,其深入推廣應用需要一個整合和發展的過程,需要業界各方的共同努力。

  “沒有應用場景的技術是無法落地的,如何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從合適的場景實現區塊鏈技術在更多領域的深度應用,將區塊鏈的價值最大化,是每一個參與者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中國區塊鏈技術創新與應用聯盟理事長高堅呼籲更多研究者關注中國區塊鏈底層自主核心技術,關注區塊鏈應用場景,更快推動國內區塊鏈應用落地。(本報記者 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