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瓊海:推動“景點遊”向“全域遊”發展
2017-02-20 11:20:30  |  來源:新華社  |  編輯:李勝蘭

  海南瓊海:推動“景點遊”向“全域遊”發展

  ——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發現典型經驗做法之四十二

  新華社海口2月18日電(記者夏冠男)沒有圍墻、沒有門票,主客共享、旅居相宜、農旅相融……海南省瓊海市通過因地制宜的頂層設計統領全局,創新資源要素配置,農業圍繞旅遊增價值,服務業圍繞旅遊成規模,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的全域旅遊格局初見雛形。

  鎮鎮有風情 村村是景點

  “早上到北仍村參觀,中午在龍壽洋的農家樂吃飯,下午到潭門鎮趕海吃海鮮,晚上再到博鰲鎮的時尚酒吧吹吹海風,這裡的每個小鎮都有特色,玩得很開心!”來自北京的遊客楊女士春節期間體驗了瓊海旅遊的“經典”線路,忙著在朋友圈裏發照片,和好友分享。

  “把瓊海看成一個大景區一點都不為過。”瓊海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吳恩澤説。瓊海市以“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蓋、全資源整合、全領域互動、全社會參與”等五大原則指導全域旅遊規劃,突出一鎮一風情,一鎮一特色,一鎮一産業,個體規劃上要有差異性,避免同質競爭的特色化發展。  

  很多初次來瓊海的遊客會驚訝地發現,這裡的城鎮農村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生態,既能體驗僑鄉小鎮的南洋風情,又能感受漁業小鎮的南海風情,村莊田園特色濃郁,“鄉愁”滿滿。

  瓊海市委副書記張忠惠説,在推進全域旅遊的過程中,瓊海悉心保護農村的地形村貌、田園風光和農業生態本色,力爭不砍樹、不拆房、不佔田,讓原生態的風光稍加基礎設施的改善,就地成為景點。

  扶持産業整合資源 “景點遊”變“全域遊”

  瓊海市格外珍惜良好的生態資源,把全域1710平方公里的13個鎮(區)2756個自然村當做一粒粒珍珠,通過扶持壯大産業,整合統籌要素資源,讓這些珍珠閃閃發光。

  以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建設為抓手,瓊海市因地制宜地將13個鎮(區)打造成傳承文化、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涵蓋互聯網、旅遊、服務、熱帶特色農業、商貿物流等的美麗特色小鎮,如“千年漁港、蔚藍潭門”的潭門鎮、“絲路天堂、潮汐博鰲”的博鰲鎮、“風情萬種、獨念中原”的中原鎮等等,極具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

  以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為支點,瓊海市打造集生産、生活、生態共享的旅遊綠道,把各個鎮(區)、鄉村有機串聯起來,沿綠道搭配種植三角梅、鳳凰樹、紫荊等本土喬木和花草,將通道變成景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徒步、自駕、騎行的遊客。

  覆蓋瓊海市域面積六成以上的連片田野,也融入全域旅遊要素中。通過完善提升連片的田野及周邊農村的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這些農田成為具有現代農業産業化功能、旅遊功能、休閒功能和運動功能的綜合體。嘉積鎮的萬畝農田龍壽洋,遍佈五彩稻、草莓、萬壽菊、格桑花等觀賞性農作物和花卉。當地農民以地入股,成立了花卉種植合作社,把原來一年種兩季稻的耕作方式變成了一季稻一季花卉。每年春節,這裡鮮花遍野,遊客來此觀光休閒,體驗採摘,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營性收入。

  瓊海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瓊海市把傳統旅遊業態中的“景點遊”發展為“全域遊”,得益於有機地將一三産融合。這一融合使近三年來,瓊海新增城鎮就業3.9萬人,不少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鄉就業。

  圍繞供給側改革打造特色旅遊品牌

  據統計,去年瓊海市接待旅遊人數突破千萬人大關,旅遊收入57.3億元,同比增加15%。業內人士表示,瓊海旅遊丁旺財旺,背後是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的大旅遊格局已經形成。

  為了讓遊客有更好的旅遊體驗,瓊海市著力打造食宿品牌,提高旅遊接待能力。近年來,瓊海市積極引進建設了一批環境優美、管理規範標準、服務品質良好的星級酒店,共建成12家三星級以上酒店,並推動建設了200多家遍佈全市的家庭旅館、民宿、特色客棧。同時,深入挖掘民間傳統小吃,評選出最具瓊海特色和風情的必買、必吃、必嘗等系列旅遊産品;椰奶炒冰清補涼等4個特色小吃當選“首屆中國金牌旅遊小吃”,哖嗦苗家樂等15家農家樂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此外,還重點打造博鰲亞洲風情廣場亞洲各國餐飲一條街,豐富了旅遊餐飲服務業內容,有力推動了形象升級、接待能力升級、服務品質升級。

  同時,瓊海市還積極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提升旅遊治理管理水準,旅遊委+旅遊工商、旅遊公安、旅遊巡迴法院的“1+3”綜合管理體制已基本形成,在鞏固“國家衛生城市”成果基礎上,瓊海紮實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力爭為遊客提供更健康、有序、規範的旅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