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為搶佔智慧投顧風口 券商移動端成新戰場
2017-04-27 10:55:17  |  來源:證券時報  |  編輯:許煬

  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應用熱潮,傳統券商也在積極擁抱這項新技術: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證券領域的應用,並將該技術融入旗下APP當中。

  身處移動互聯網時代,證券類APP已成為投資者重要依賴。

  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傳統劵商經過兩年多發力後,移動端已成為服務創新的主戰場,競爭格局也由此進入下半場,並從早前“引流開戶”模式提升到連接投資主體的生態體系建設層面,而且不少券商正抓住智慧投顧風口,打造新藍海。

  “引流開戶”模式

  已成過去時

  2013年~2015年證券公司APP的主要模式特徵為“引流開戶”,當時為增加經紀業務客戶量,各大券商均不約而同改變線下營業部戰略,將目光轉向線上,通過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借助後者用戶流量優勢,嘗試將用戶導入經紀業務之中,實現開戶數快速增長。

  一家中型券商互聯網金融部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公司旗下APP共有註冊用戶200多萬。APP用戶拓展渠道,目前主要採用三種類型:一是通過與互聯網平臺、新媒體等方式合作推廣;二是通過優化線上搜索平臺推廣;三是應用市場的優化推廣。

  其中,應用市場的優化推廣,基本上覆蓋了市場上主流應用市場類型:一是互聯網平臺的應用商城,如百度、騰訊、360;第二種是主流手機應用商城,例如蘋果、三星、小米、華為、OPPO等公司旗下手機應用商城;第三種是運營商的商城如聯通沃商城、電信商城。這三種應用商城獲客量最多的渠道中,蘋果排第一,華為排第二,這與手機市場份額多寡息息相關。

  “我們內部的標準是,平臺用戶向平臺轉賬1000元以上即為有效客戶。”該負責人表示,互聯網證券用戶主要是人均資産為3萬~5萬的用戶,這是一大特點。傳統營業部客戶的生命週期一般是8年,而互聯網證券用戶生命週期一般是2年。

  此前,隨著2015年牛市結束,整個市場重新回歸平靜,2016年也成為券商之前引流開戶的檢驗期。不過,雖然券商之前引流開戶有巨大投入,但效果卻沒有達到預期。

  專注智慧證券投資服務的優品財富公司統計數據顯示,券商從大型網絡平臺引流得到的客戶重復度高,有效戶率往往低於50%。有的平臺,看似新增100萬客戶,實則有資産或交易的有效客戶可能只有兩成由於轉化率低,不少券商開始轉向與更專業的平臺開展合作。

  目前,部分證券公司的策略是著力打造微信公眾平台端的建設:一方面微信平臺的原創內容能夠在微信朋友圈這一高頻應用中推廣,有利於導流;另一方面,微信平臺本身具有更好的粘性,相比APP有更簡潔的功能,更加利於提升客戶體驗。

  搭建生態閉環

  保持粘性

  優品財富統計數據顯示,證券公司經紀業務服務約有90%內容是通過線上方式提供給客戶的。在線上服務方式中,通過移動端服務的方式佔比達到60%,通過電話、PC端等其它方式僅佔30%。移動端已成為證券服務的主要平臺,成證券行業不爭事實。

  據了解,當前券商APP主要為投資者提供各類投資參考與決策支持,這類工具大多具備行情、資訊、熱門板塊推薦、投資者交流等功能,但各個産品的側重點略有不同。第一類側重於提供行情、交易、資訊信息,很多大型互聯網公司都有類似産品; 第二類側重於投資顧問平臺;第三類側重於投資社區。這幾類應用本質上都屬於投資工具範疇。

  不過,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單純以廣告吸引力、佣金高低為選擇標準的投資者越來越少,更多投資者越來越看重券商配套服務的能力。

  為此,許多券商APP都在努力擺脫工具的定位,以工具為基礎,引入各類證券業務主體,搭建生態閉環,例如圍繞工具和平臺的用戶,引入投資達人、提供投資策略,幫助投資者選股,引入券商實現導流切入交易,使APP平臺不再是用戶可有可無的工具,而是連接投資主體的生態體系,這能吸納更多用戶,保持粘性。

  然而,券商生態體系建設瓶頸和問題不少。“我們前期投入不小,但由於券商自身APP的高頻程度和用戶粘性相對較差,用戶場景很容易被第三方服務軟體所替代。”一位大型券商互聯網金融APP部門負責人表示,客戶習慣通過第三方客戶端下單,而不使用券商APP進行交易,因此粘性極差。在這種情況下,券商對經紀業務客戶無法實現縱深價值挖掘,全産品線服務及後續收費無從談起。

  為了擴大使用場景,一部分券商APP平臺還在券商體系內部構建電商平臺,將金融産品銷售作為發展方向,通過對賬戶體系的改造和橋接,相關商品可以通過證券資金賬戶來購買,目標就是把有限的資源打向最核心用戶群,專注“留存”,提升口碑與粘性。

  大券商

  與中小券商拉開距離

  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當券商APP之間競爭進入下半場,大型券商與中小型券商明顯拉開距離,市場分化格局初步顯現。當中小型券商還在努力利用流量獲得用戶時,國內一家知名大型券商利用自己深厚的歷史積累,僅用一年多時間,APP用戶數就已超過1000萬。

  證券時報記者從這家大型券商了解到,該公司大部分用戶從營業部線下客戶,直接轉為線上客戶。“線下客戶在APP上的粘性和活躍度,遠遠高於移動互聯網端獲客的用戶。”一位券商APP業務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與一些中小券商不同,許多大型券商APP的運營研發團隊是自有團隊。一家大型券商APP負責人告訴記者,其APP研發團隊有幾十人。由於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在産品研發和推廣上,相關人員配合較好。

  此外,大型券商往往有多年的客戶積累,能獲得穩定和高忠誠度的APP用戶,這也是一些中小券商難以實現的。在互聯網平臺上,大型券商與中小型券商的競爭優勢與劣勢將越發明顯。

  搶佔智慧投顧風口

  掘金新藍海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應用熱潮。傳統券商也在積極擁抱這項新技術:並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證券領域的應用,並將該技術融入APP當中。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證券類智慧投顧産品上線,智慧投顧儼然成為互聯網金融的新藍海。具有代表性的産品為廣發證券貝塔牛、平安證券智慧投顧等。

  據了解,智慧投顧旨在為缺乏金融知識或者沒有理財時間的用戶提供高效的理財服務。當用戶進行簡單操作後,就可以在眾多金融産品中,向用戶給出內容豐富且具有針對性的投資組合,整個流程全部由機器人來完成,十分快速和便捷。而就單個用戶而言,智慧投顧平臺通常只收取少量的服務費,改變了傳統投資顧問根據交易佣金來獲利的規則,省掉了不必要的交易,適當降低交易成本。

  業內人士表示,智慧投顧的優勢顯而易見,而從券商角度看,佈局智慧投顧顯然要在大數據平臺建設、基礎數據的聚合、投資模型演算法的開發方面,進行人員、資源傾斜。東吳證券、長江證券、中泰證券等券商都在這些方面動作頻頻,市場嶄新的競爭形態已經快速展開,這也體現在券商APP功能強弱的競爭之上。(證券時報記者 魏書光 顧哲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