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走進中國電影的搖籃
2017-06-24 18:59:51  |  來源:央廣網  |  編輯:李勝蘭

  央廣網長春6月23日消息(記者 王真) 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走進中國電影的搖籃, 1937年,偽滿時期日本人建立“滿洲映畫株式會社”,這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完成長影舊址博物館,長影舊址博物館建築面積37,549平方米,長影電影藝術館、長影攝影棚展區、長影電影院、長影音樂廳和配套的長影文化街區等。

  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走進中國電影的搖籃

  長影幾十年的歷史文化反映了中國電影藝術的創業史和發展史。博物館呈現了為新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開拓性貢獻,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和歷史史料。

  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走進中國電影的搖籃

  第一次系統全面地披露人民電影“七個第一”和部分未曾面世的珍貴視頻資料、圖片資料和歷史實物,用厚重新穎的展陳形式全景展示長影的光輝歷程和藝術成就。

  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走進中國電影的搖籃

  新中國第一部新聞記錄片《民主東北》。它不僅生動反映了東北解放戰爭、華北解放戰爭的面貌,而且真實記錄了遼沈、平津兩大戰役的部分實況。《民主東北》記錄了大量的寶貴史料。

  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走進中國電影的搖籃

  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影片生動揭露了蔣介石賣國內戰和獨裁的醜惡面目,歌頌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走進中國電影的搖籃

  新中國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影片描寫了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發動內戰,但在人民力量打擊下,最終失敗,好似鱉在甕中一樣。它的攝製完成,揭開了人民電影美術片的製作史頁。

  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走進中國電影的搖籃

  新中國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影片對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細菌戰、撲滅鼠疫起到了重要的宣傳作用,同時開創了科教電影創作的歷史,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走進中國電影的搖籃

  新中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開始大量譯製蘇聯影片,為後來的譯製工作奠定了基礎

  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走進中國電影的搖籃

  新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影片生動表現了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係。

  走進長影舊址博物館 走進中國電影的搖籃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影片第一次以工人為主角出現在銀幕上,具有鮮明的主題思想,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