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蘇州昆劇院演員楊寒(右一)在指導學生表演崑曲。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墻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在蘇州,幾乎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杜麗娘”與“柳夢梅”。這些學生“角兒”背後,是已經連續實施十年的“崑曲為在校學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今年是該工程啟動十週年,現在每週一到週五,蘇州昆劇院的崑曲演員都會為蘇州的中小學生進行演出。10年間,共30余萬中小學生觀看崑曲演出或學習崑曲,傳統古戲雅韻在年輕人中漸趨流行。
新華社發(陳聰穎 攝)
6月23日,蘇州昆劇院演員楊寒(前)在練功。當日下午,楊寒將和同事為蘇州方洲小學的同學們表演。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墻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在蘇州,幾乎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杜麗娘”與“柳夢梅”。這些學生“角兒”背後,是已經連續實施十年的“崑曲為在校學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今年是該工程啟動十週年,現在每週一到週五,蘇州昆劇院的崑曲演員都會為蘇州的中小學生進行演出。10年間,共30余萬中小學生觀看崑曲演出或學習崑曲,傳統古戲雅韻在年輕人中漸趨流行。
新華社發(陳聰穎 攝)
6月25日,學習崑曲的學生在進行演出。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墻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在蘇州,幾乎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杜麗娘”與“柳夢梅”。這些學生“角兒”背後,是已經連續實施十年的“崑曲為在校學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今年是該工程啟動十週年,現在每週一到週五,蘇州昆劇院的崑曲演員都會為蘇州的中小學生進行演出。10年間,共30余萬中小學生觀看崑曲演出或學習崑曲,傳統古戲雅韻在年輕人中漸趨流行。
新華社發(陳聰穎 攝)
6月23日,蘇州昆劇院演員楊寒在表演崑曲名段《思凡》。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墻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在蘇州,幾乎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杜麗娘”與“柳夢梅”。這些學生“角兒”背後,是已經連續實施十年的“崑曲為在校學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今年是該工程啟動十週年,現在每週一到週五,蘇州昆劇院的崑曲演員都會為蘇州的中小學生進行演出。10年間,共30余萬中小學生觀看崑曲演出或學習崑曲,傳統古戲雅韻在年輕人中漸趨流行。
新華社發(陳聰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