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支付牌照的“戰火”已延燒到物流業。近日,國內公路物流龍頭企業傳化智聯發佈公告稱,其下屬公司傳化支付此前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的互聯網支付、行動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僅限于線上實名支付賬戶充值)三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已悉數獲批。
業界認為,面對萬億級物流市場,誰先拿下支付牌照,誰將率先構築起物流閉環,從而改變物流金融生態。而隨著物流交易數據沉澱進一步完善,物流業有望在更充分的大數據應用中“降本增效”。
傳化搶先構築物流業交易閉環
互聯網時代,對O2O平臺來説,構築交易閉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支付牌照又是構築交易閉環的重中之重。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正是因為具有對內能沉澱資金、打造現金蓄水池,對外又能保證用戶數據和交易數據不外泄的優點,支付業務越來越受重視並逐漸成為企業的標配。
但另一方面,如此重要的支付牌照卻越來越難以企及。據統計,自2011年5月央行發放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至今,國內目前共有247張有效支付牌照,但近年來批設新牌照的速度逐年下降,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間甚至沒有批設過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與此同時,市場上至今已有24家機構由於存在嚴重違規行為或涉及業務合併而被登出支付牌照。
如此重要而稀缺的資源自然十分“金貴”。此前,為了獲得支付牌照、構築交易閉環,京東、平安、海爾、萬達、小米等三十多家公司陸續通過收購支付企業“曲線”拿到支付牌照。今年6月初,國美控股旗下港股上市公司國美金融科技宣佈,以7.2億元收購銀盈通支付有限公司,得到了銀盈通手中業務類型和範圍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僅限北京市、山西省、雲南省、貴州省)和互聯網支付(全國)”的支付牌照。
在業界看來,傳化支付此番能靠自身力量而非收購取得三張支付牌照,顯示出其聚焦物流業支付場景的模式得到認可。據悉,手握支付牌照的傳化智聯將率先在物流業構築涵蓋貨主、物流企業、貨運司機、商戶等全覆蓋、全場景、全流程的支付閉環,而這或將加速改變物流業的金融生態。
物流支付劍指四個萬億級市場
物流企業拿下支付牌照、構築交易閉環的“錢景”何在?
據業界分析,當前我國3000萬卡車司機的生活消費、娛樂等市場規模超過1.1萬億元;2000萬輛卡車等物流裝備的升級、汽修汽配市場的規模超過1.7萬億元。此外,還有每年200萬億元的物資調度市場以及10萬億元的物流運輸、倉儲市場。這意味著,如果能在物流業構築起覆蓋B端、C端的交易閉環,將會在上述四個萬億級市場中佔據有利地位。
以傳化為例,其在國內多地佈局的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目前已有14個落地傳化支付業務,並正在逐步實現公路港支付無現金場景的全覆蓋。其中,在成都公路港,目前日人流量已達到5萬人次。在這樣的“物流小鎮”,每天僅貨車司機的吃、住就能産生近千萬元的流水。
而在物流業B端,國內目前有80萬家專線零擔物流公司,其中70%存在代收貨款服務,有多達1萬億的資金長期滯留在專線物流公司的賬戶上。在代收貨款量最多的鄭州、西安、上海、瀋陽等地,傳化支付已與20多家物流企業展開闔作,如河南誠通物流和陜西富達物流等,通過傳化支付的智慧代收付業務,實現了代收貨款的“當日達”。
除了遍佈全國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的多類消費場景,傳化旗下幹線O2O平臺“陸鯨”和城市物流無車承運人“易貨嘀”兩個互聯網物流平臺的線上數據和業務,還能不斷衍生支付業務並將物流、金融數據串聯起來,進一步擴大“物流+金融”的版圖。
“圍繞物流行業的各類金融需求,傳化支付將逐步涵蓋跨境支付、網絡借貸、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增值服務,打造全新的物流金融生態圈。”傳化智聯高級副總裁、傳化支付董事長周升學表示。
“物流+金融”
助推物流業“降本增效”
在業界看來,物流業在加速互聯網金融“滲透”的同時,也將加速完善大數據沉澱,亦能推動物流業沿著“信息高速公路”加快實現“降本增效”。
此前,為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交通運輸部曾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並表示要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其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強化信息技術支撐、鼓勵新興業態發展,促進物流業技術性‘降本增效’”。
業內人士表示,物流支付數據的整合,將使物流業大數據更加完整,有利於呈現更精準的物流業務信息和客戶需求畫像,帶動企業提供更為多元化的物流服務,同時自營支付渠道也將減少物流交易步驟,這既能提升客戶體驗,也將有效降低物流交易成本。
事實上,雖然當下物流業“互聯網+”轉型成果顯著,但目前大多聚焦于車貨匹配類應用領域,而很少發力物流消費等專業金融場景的應用開發。因此,傳化支付獲取支付牌照並率先搶佔物流支付領域先機,將推動物流O2O全流程補上關鍵的支付環節,生成具有重要價值的消費數據沉澱,從而推動物流業基於更完整的大數據鏈條來不斷實現自我進化。
“未來的傳化支付將實現數據資本化,不斷完善物流支付體系和支付應用,為物流金融服務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周升學表示,未來物流業將是“物流+互聯網+金融”的生態系統,能夠進一步為宏觀經濟、區域經濟、行業發展以及個體企業的決策提供服務,物流業的發展也將展開更大想像空間。(記者 呂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