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全國政協委員9日在人民政協報舉辦的第16期財經智庫沙龍上表示,金融科技在風險防控領域對金融業的幫助不容小覷,特別是在數據收集分析、風險定級及預警等領域,金融科技發揮著重要的通道作用。不過,金融科技也是把“雙刃劍”,未來應在充分發揮其作用的前提下,重點防控金融科技創新過度帶來的新風險和新問題。
與會委員提出,金融科技在金融業的應用,創新了服務手段和方式,提高了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對於推動經濟增長模式轉變、提高經濟全要素生産率具有重要意義。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雲計算,金融業能夠對客戶進行畫像並實施精準行銷,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滲透率和效率,提升了金融服務效率,降低了金融服務成本,有效地防控了金融風險。
同時,大數據為金融監管插上了“翅膀”。與會委員提出,目前我國金融監管已基本形成“一行三會+地方金融辦+執法部門”合作的模式,金融科技在其中逐步扮演起了重要的通道作用。在此背景下,監管部門應儘快搭建可共享的監管數據平臺,並開放數據輸入介面和查詢平臺;應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聯合一行三會等相關部門,建立金融風險預警監控系統,實時監管銀行資産品質、國有企業資源利用效率、地方債務等風險點。
但金融科技也是把“雙刃劍”,尤其是在利用底層數據實現去中心化、提升服務效率的同時,也存在“繞過監管”、帶來新風險的隱患。
對此有委員提出,我國監管部門應兼顧金融科技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雙刃劍”作用,引導金融科技行業穩健、科學發展。還有委員強調,金融科技創新最終要服務於實體經濟才能算是履行天職。因此,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既需要金融機構練就效益與風險的“平衡術”,也需要監管部門及時進行制度創新與市場化工具的有效採用。(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