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科技金融的浪潮正在席捲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被金融行業應用後,打開了金融創新的無限可能。大環境下的創新發展、供給側改革、引領經濟新常態和實現“中國夢”過程中,對於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創新有著強烈的需求。
近日,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在“新金融助力普惠科技發展論壇”上表示,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融合將極大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升級換代。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和科技,尤其是在打造經濟升級的當下,更是要抓住全要素生産力,通過創新創造出制度環境,使科技創新打開空間,再加上管理創新的潛力來引領新常態,使新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
賈康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帶有前沿性質和核心作用,就像人體的心血管系統,服務的是整個肌體的健康發展。中國和世界互動的實體經濟發展,是金融創新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而金融的進一步創新發展,是需要防止“脫實向虛”,即堅定不移地支持實體經濟升級換代,同時要防範系統性風險,進一步深化改革,通過改革創新來提高金融體系運行的效率。
對於科技金融,專家們一直都在反復探討,並給出了定義——科技金融指的是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産業發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智慧、金融政策與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安排。科技在前,金融在後,科技支持金融的升級發展,這當中能夠提供金融資源的主體包括政府市場企業、社會仲介機構等,其在科技創新的過程當中形成一個體系,並且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組成部分。
對此,賈康認為,從發展趨勢來看,科技金融發展方興未艾,支持實體經濟升級發展才是硬道理。科技金融的出發點和歸宿應該是讓老百姓過更好的日子,為整個經濟社會、人類社會謀更多的福祉。
以“普惠科技”為理念的斐訊,這幾年的發展就伴隨著高新技術創新的特徵。斐訊公司CEO顧國平對本報記者介紹稱,斐訊在健康領域推出的智慧體脂秤等,幫助用戶實現硬體免費等。
“普惠科技的提法本身是一種創新和新思維。”四川大學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于建瑋對本報記者表示,把科技普惠到社會各階層是一種情懷,也能體現出企業家獨到的眼光。在當前的新金融、互聯網的發展態勢下具有可行性。
針對科技金融未來會解決什麼問題?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青馬對本報記者表示,科技將在三個方面改變金融:第一是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第二是機器人的流程自動化;第三是區塊鏈技術。
當然一切的服務和産品都是以人為出發點,科技金融在帶來智慧和普惠的同時,還需要解決信任的問題。對此,董青馬表示:“過去我們的信任建立在銀行等第三方支付的基礎上,未來的信任可以建立在數學的演算法上面。”(記者 徐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