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於今日頭條欲涉足金融的傳聞引發業界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登錄到百度百聘網站,發現今日頭條自8月起,發佈了多條招聘風控相關人員的信息。
事實上,早在之前,互聯網公司就已經開始紛紛佈局金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勢頭可謂十分兇猛。除了近日傳出的今日頭條,在前20大互聯網公司中,也僅有陌陌還沒有染指金融,其餘公司均在積極投身金融洪流。
高薪招聘風控人員
記者注意到,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今日頭條)發佈的招聘信息中,涉及到風控業務的崗位,開出了月薪2萬元到4萬元的高薪,要求風控人員擁有3年至5年互聯網金融或銀行信用卡等消費金融業務風控相關工作經驗,或者大型互聯網平臺賬戶安全風控經驗; 熟悉消費金融産品,對此類産品的目標用戶客群有一定的理解;熟悉了解消費金融風險要點和全生命週期風控體系等。
該風控職位要求,會採用各種有效的機器學習方法和策略,進行盜號、盜卡和欺詐行為的監控、檢測和識別;可以構建客戶金融交易行為的特徵標簽,包括各種動靜態特徵、時序行為、風險網絡和地理位置識別標簽等; 參與建立消費金融業務反欺詐規則、風控策略、風險模型,通過對個人數據的分析和信貸表現結果,調整優化模型和風險規則。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今日頭條的風控崗位要求中,已經明確提出要求消費金融業務風控相關工作經驗,熟悉了解消費金融風險要點和全生命週期風控體系。可見,今日頭條正在籌備消費金融領域。
事實上,近兩年,消費金融業務一直在迅猛發展,以小額信用借款為代表的現金貸業務更是實現了爆炸性增長,很多平臺都在持續擴充業務,尋找更多的線上流量入口。公開數據顯示,今日頭條擁有6億用戶和1.2億日活躍用戶,其流量優勢非常明顯。而通過技術等手段對用戶的信息、行為偏好進行深度學習和解讀正是今日頭條原本的優勢。
互聯網公司搶食金融蛋糕
事實上,近年來,互聯網公司對於金融的興趣一直在高漲。以BAT(百度、阿裏、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正在結合自身優勢,逐步將金融深度植入各類生活場景之中,如百度金融、支付;騰訊的紅包、微粒貸;阿裏的餘額寶、花唄;這些産品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也在不斷構築各家的閉環生態系統。
此外,京東、小米、360也連續發力眾籌、支付、貸款等金融板塊,展現出進軍金融領域的強大決心。
在跑馬圈地的過程中,各家不僅迅速地搶佔牌照資源、流量資源,也注重在相關的領域與傳統金融機構和相互之間展開戰略合作,如:百度與中信銀行成立百信銀行,騰訊與阿裏、平安聯合成立了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訴記者,當前,圍繞消費金融業務産業鏈的獲客、資金、風控、貸後、催收等核心環節,均有比較成熟的機構可以提供支持,對於手握龐大客群和流量的互聯網巨頭而言,進軍消費金融更是沒有門檻。此外,中國仍處於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之中,從長期來看,消費金融業務仍然處於藍海期,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基於這兩大原因,互聯網公司普遍把消費金融業務視作佈局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入口。
互聯網公司天生具有流量和數據優勢。在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看來,特別是電商係企業,最大優勢來自於消費場景和對於數據的掌控,比如能通過電商平臺掌握用戶的購買行為、支付信息等數據,並以此對用戶的收入水準和還款能力等進行綜合判斷,完善用戶畫像,建立風控模型。加之目前在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支出雙雙提升的情況下,對於消費升級的需求持續上漲,消費金融作為金融服務的重要模式,未來市場潛力非常大,互聯網公司借助自身先天優勢投入其中,水到渠成。
前景仍有想像空間
目前來看,做互聯網金融的機構背景大致分為兩類,一是互聯網背景的,一是金融背景的。對於二者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各有什麼優劣勢,薛洪言表示,在當前的監管環境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主要取決於于牌照、資金、場景三點,具有金融背景的機構在牌照和資金上有優勢,互聯網公司則在場景上領先。對互聯網公司而言,只要解決了牌照問題,依託優質的場景,在互聯網金融業務上普遍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對於金融公司而言,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稱,金融機構發展業務比較穩健,通常把風險控制放在首位,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時更加注重利用金融科技去開展創新,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方法,把過去一些不能服務和覆蓋的人群服務到,用科技手段填補金融空白市場。在市場開拓與行銷方面,金融機構一般比較保守穩健,獲客、業務推廣等速度不如互聯網公司激進。
單看今日頭條的話,薛洪言稱,今日頭條掌握的資訊瀏覽記錄,單獨來看將其用於風控的確沒用,但用作輔助性判斷,恰恰還比較有價值。經過幾年的摸索,或基於第三方購買,或基於網絡爬蟲技術,或基於數據積澱,當前的大數據公司在個人徵信數據、電信運營商數據、社交數據、甚至興趣愛好、消費特徵等方面均有了比較成熟的探索和可供採購的成套方案,對於任何一家意欲佈局消費金融業務的機構而言,只要肯花錢,在這些徵信強關聯數據上不會落後太多,此時,大家比的反而是輔助性數據。此時,今日頭條的用戶資訊瀏覽記錄便能發揮差異化的優勢,依託其億級的客群,還是會有比較大的想像空間。
不過,目前對於今日頭條開拓金融業務的事情,今日頭條回應稱“傳言不實”。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日頭條掌握大量用戶數據,可以形成比較有價值的用戶畫像。但是是否能夠轉化為有效的風控模型,用於金融業務中,還需要專業的機構進行評估和判斷。(記者 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