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聯網保險成氣候 傳統保險業迎挑戰
2017-11-13 09:07:36  |  來源:經濟日報  |  編輯:許煬

互聯網保險成氣候 傳統保險業迎挑戰

  當前,除了傳統險企,互聯網巨頭也發揮自身流量和技術優勢,紛紛佈局互聯網保險。在這一趨勢下,保險行銷成本持續下降,傳統行銷模式逐漸發生改變,給行業帶來了更多挑戰。不過,由於互聯網保險産品品種單一,尚難滿足多元化的保障需求,網絡渠道與傳統模式還將互為補充,共同發展

  近日,騰訊微信平臺悄然出現了“保險服務”的入口。目前,雖然微信保險還沒有全面開賣,僅對1%的用戶開放,但是諸如投百元可保600萬元、傳統保險商業模式將迎來變局等,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微信推出的保險服務與之前互聯網保險有什麼不同,對傳統保險業務會否帶來衝擊?

  偏愛補充醫療保險

  説起保險,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傳統壽險,或者重大疾病醫療保險,騰訊微信上線銷售的正是一款地地道道的補充醫療保險。所謂補充醫療保險,就是當被保險人發生醫療費用時,在社保報銷比例之外,由保險公司提供給被保險人的一种經濟補償型保險。目前,最常見的補充醫療保險多是由單位以團險形式從保險公司購買。隨著人們生活水準和對健康品質需求的提高,越來越多個性化的補充醫療保險産品開始出現。騰訊微信與泰康在線合作推出的“微醫保”産品當屬此類。

  “‘微醫保’最低只需要百元保費就能獲得數百萬元保額,且對國內公立醫院的自費項目、自費藥也可賠付。同時,保障範圍涵蓋了發病率最高、個人醫療負擔較重的百種重疾,可以幫用戶實現重疾無憂。”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兼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邱希淳如是説。

  以百元保費撬動幾百萬元的保障,聽起來確實非常不錯。但是,如此懸殊的繳費與理賠,保險公司的風險能否覆蓋?

  “以互聯網巨大的流量,補充醫療保險這種産品的確可以做到以小博大的保障效果。”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國軍説,像阿裡巴巴持股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就有類似的補充醫療保險産品。記者在眾安保險公司網站上看到一款補充醫療保險産品,136元起價,保障額度為300萬元,與“微醫保”産品類似。

  除了互聯網巨大的流量能為這種保險産品降低風險外,商業補充醫療保險還有一道天然的風險屏障,那就是社保。據業內人士介紹,由於補充醫療保險只報銷社保報銷後的那部分費用,並且此類補充醫療保險對於一般疾病的住院治療或手術,還會設置一個萬元的報銷起付線,後端的報銷相對風險可控。“由於社保報銷比較規範,後端需要關注的風險點主要在自費藥的濫用風險上。”

  此外,保險公司與互聯網企業開展的類似合作,還會有其他方面的風險防控手段,包括通過互聯網信息和大數據對投保人群實行風險篩選,以及對投保人年齡作出一定限制等。

  將改變傳統行銷方式

  “從長遠看,這種互聯網保險的銷售方式會對保險行業有極大的改變。”王國軍認為,一是互聯網使得風險管理場景化。互聯網可以及時知曉被保險人的風險狀態。這種功能有助於提升保險的風險管控能力。二是網絡行銷尤其是社交網絡行銷,將影響保險銷售方式。在社交網絡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比較高,也比較緊密,保險産品推銷會更順暢。社交網絡行銷可以降低傳統保險行銷的成本和價格,並慢慢滲透進保險行銷中。

  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基於産品線逐漸完善、新技術加速應用、創新險種不斷推出等因素,4家互聯網保險公司高速發展。在保費收入方面,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4.64億元,同比增長133.77%。在保單件數方面,4家公司44.56億件,同比增長110.13%。

  互聯網保險的確可以讓保險産品在極短時間內大面積接觸到客戶。但是,在這種對傳統保險銷售路徑的顛覆中,消費者對保險服務的體驗至關重要。

  “短時間內出現大量的互聯網客戶群,這意味著競爭將主要在産品定價、銷售成本和保險服務上。由於是補充醫療保險,一個客戶買了一家的産品,就可能不用再買第二家的了,因為醫療賠付是以醫療費用支出為限,賠付不可能大於支出。因此,這種互聯網保險産品將主要拼服務。光有價格,沒有服務是絕對不行的。”邱希淳説。

  那麼,互聯網對保險行銷方式的緩慢改變會對中小保險公司帶來哪些影響?業內專家表示,互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將縮小中小險企在渠道方面同大型險企之間的競爭差距。當然,這也對保險企業在互聯網技術和社交網絡上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阿裏、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進軍保險行業,大多采取了“保險超市”的平臺第三方代銷模式,即在平臺上提供各類保險産品讓客戶自主選擇保險項目。“大數據+社交”的玩法或將給互聯網保險更多的屬性,也將給傳統保險業帶來更多挑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江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