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須對區塊鏈技術及其搭載品實行分類監管
2018-01-15 10:03:15  |  來源:證券時報  |  編輯:許煬

  將早期階段的新技術就過分資本化、泡沫化,並不利於新技術的應用和進步。

  近期,從美股傳導到A股、港股的區塊鏈技術火遍全球,區塊鏈概念成了當下最熱門的板塊。區塊鏈技術作為互聯網之後的另一場新技術革命,具有顛覆性的創新意義,但區塊鏈技術確實還處於稚嫩的“襁褓”階段。將一項尚未成熟的技術過度神化,將早期階段的新技術就過分資本化、泡沫化,並不利於新技術的應用和進步。筆者認為,區塊鏈技術需要的是在金融、版權、娛樂遊戲等實際應用場景的産業化,應對區塊鏈技術及其搭載品、衍生品進行分類監管。

  第一層分類,是區分區塊鏈技術和搭載在區塊鏈技術上的比特幣、萊特幣等數字貨幣。在初始階段,區塊鏈技術與數字貨幣很難區分,二者基本是合為一體的。2008年,中本聰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這是比特幣的開端也是區塊鏈的創世區塊。此後,區塊鏈的技術應用開始多元化,一部分繼續在數字貨幣領域拓展,出現了各種名目的數字貨幣,目前所知悉的數字貨幣種類已達650多種。比特幣、乙太幣等數字貨幣,都是憑藉著區塊鏈這個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的支持。目前,國內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態度早已明確。2017年9月13日,中國互金協會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風險的提示》,監管部門開始著手清退各個比特幣交易所。

  第二層分類,是將區塊鏈技術與ICO、IMO區分開來。前一階段,國內ICO項目火熱,創業者以各種名義建個網站,發個項目白皮書,營造一個和區塊鏈相關的概念,就能發起ICO眾籌了。去年7月底,面向國內提供ICO服務的相關平臺43家,在平臺上線並完成ICO的項目65個,中國儼然已成為全球ICO的主戰場。2017年8月開始,監管層就指出ICO行為涉嫌非法集資、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發售代幣票券等違法犯罪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立即停止從事ICO。

  ICO被叫停之後,一些互聯網公司繼續以硬體為名從事ICO的變種IMO。1月12日晚,中國互金協會發表了《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點名迅雷發佈的原名為玩客幣的數字貨幣“鏈克”,稱其“代替了對參與者所貢獻服務的法幣付款義務,本質上是一種融資行為,是變相ICO”。

  第三層分類是將區塊鏈技術與風靡一時的比特幣挖礦區別開來。目前,全球70%的比特幣礦池算力集中在中國,中國生産了全球70%~80%的礦機,主要分佈在新疆、內蒙、四川、貴州和雲南。按目前比特幣的價格來看,挖礦的利潤率在40%~66%之間。挖礦最受詬病之處在於耗電量太高,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礦商2018年可能需要高達140太瓦的電力,約佔全球總量的0.6%。礦機處於軍備競賽階段,算力一直在增加。從國內比特幣礦場的現狀來看,耗電量過大,擠壓實體經濟,同時大多存在偷漏稅、偷漏電,消耗大量的社會財富來讓少數投機者暴富,挖礦應該沒有存在的價值。

  第四層分類是將區塊鏈的資本推動與資金亂炒區分開來,對蹭熱點、無實質技術的上市公司炒作嚴格監管。短短一週內,A股區塊鏈指數飆漲了20%。目前區塊鏈概念股已達36隻,個股更是持續漲停,沾邊即火。在區塊鏈概念的炒作中,已有港股上市公司直接更名為“區塊鏈”,A股不少上市公司也紛紛公告涉足區塊鏈技術。目前,交易所的事中監管已經強化,在交易所的詢問下,不少此前公告的上市公司自己“打臉”,不過這種方式能否對火爆的區塊鏈概念降溫仍需觀察。

  (作者朱邦淩係資本市場研究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