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與商業銀行合作成為了各家金融科技巨頭髮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告別了獨立發展、擴張與激烈競爭的時期,向高品質服務轉型中的銀行與尋求更為廣闊發展空間的金融科技公司找到了更為契合的合作模式,實現了價值的共同創造,開啟了合作共贏的新時代。
戰略合作 加速落地
在新金融、新生態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信息技術推動著金融服務的轉型與升級,如今,科技影響著實體經濟、金融業態的發展,而科技本身也需要金融強有力的助推,傳統金融與金融科技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以及經濟互聯網化的程度不斷提高,銀行與金融科技之間的關係將越來越緊密,跨界合作也會越來越深入。
2017年,BATJ四大互聯網、電商巨頭紛紛與多家城商行、農商行在金融科技、零售銀行、消費金融、企業信貸、資産管理等領域達成戰略合作並實現了産品落地。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百度從去年年中開始陸續與農業銀行、中信銀行達成戰略合作,推出了“AB貸”、上線了“百信銀行”;螞蟻金服則與建設銀行、杭州銀行、南京銀行、中原銀行4家銀行達成合作,並落地了“鑫雲+”平臺、鑫e家平臺等項目;騰訊則與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杭州銀行、中關村銀行、廣州農商銀行7家銀行達成合作,先後組建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以及金融科技創新聯盟;而京東金融合作的銀行數量突破10家,包括了工商銀行、光大銀行、江蘇銀行、大連銀行、北京銀行、浦發銀行等,落地了“工銀小白”數字銀行、無人貴金屬店以及直銷銀行APP“壹伴客”等項目。據悉,京東金融于近日還推出了面向銀行業合作夥伴的“京銀計劃”,將打通商城、金融、物流、線上線下等生態,實現與銀行的無界行銷、跨界互動和用戶分享。
可以看到,2017年,以這些巨頭們為代表的新興金融科技企業,與銀行的合作已經從單一領域的業務對接,升級到支付、融資、投資領域的技術共享、場景挖掘、系統搭建等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優勢互補 攜手並進
縱觀整個金融行業,傳統的金融機構正在經歷深刻的互聯網化、智慧化變革,金融科技成為其中至關重要的發展引擎。在“新零售金融”悄然興起之下,借助金融科技能夠幫助傳統金融機構實現從場景挖掘、産品行銷到客戶管理、精準風控的迭代升級,擁抱已經擁有相對成熟的技術與經驗的金融科技公司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信息技術與金融業務緊密結合、缺一不可的發展趨勢下,“優勢互補”是金融科技巨頭們與商業銀行合作的主要動因。對於傳統的金融機構,特別是傳統商業銀行而言,毫無疑問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下沉的服務渠道,齊全的業務模式;而對於金融科技公司來説,擁有豐富的服務場景,龐大的數據積累以及精準的行銷模式,這些正是傳統金融機構所缺乏的“短板”。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所強調的,“要和金融機構成為利益共同體”。實踐證明,從短期來看,金融科技有助於傳統金融機構改善用戶體驗,提升服務效率。而從長期來看,技術的創新與場景的挖掘,以及對於創新細分業務領域的培育,將極大助推傳統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模式的拓展與重塑。
據《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調查中國概要》顯示,未來三到五年,金融機構將傾向於通過加強內部研發和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來落實創新;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有增強合作的主觀意願,但在合作中仍需進一步磨合,解決信息科技系統和商業模式差異等挑戰。
精準對接 共謀發展
事實上,金融科技企業的優勢不盡相同,發展目標也是各有側重,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也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以中信銀行為例,在BATJ中,中信銀行在消費金融領域于2015年與京東金融達成合作,推出了聯名信用卡“小白卡”;隨後於2017年與百度在直銷銀行領域攜手推出百信銀行,與騰訊則共同在金融科技的創新與深化上加強探索。
從中信銀行與各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內容上能夠發現,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技術創新、場景生態、對接資金端與資産端等層面。
整體而言,技術層面的合作是雙方最為重視的,當然這也是金融科技企業的優勢所在。隨著金融機構對於自身科技能力要求的提高,探索外部技術的對接,尋求技術的共同開發成為機構在這一層面的發展重點。百度與農業銀行、騰訊與中國銀行、京東金融與大連銀行均相繼聯合建立了金融科技實驗室,共同在雲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智慧投顧等前沿信息技術領域開展研究與應用。
此外, 雙方合作的另一大亮點在互聯網直銷銀行的相關服務上,如前所述的百度和中信銀行共建的百信銀行,以及京東金融與大連銀行合作推出的直銷銀行APP“壹伴客”等。通過金融科技賦能,提升金融産品與服務項目的差異化、場景化以及智慧化水準,吸引新生代客戶群體,增強客戶粘性。